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
網頁
(移至...)
首頁
粉絲專頁
線上影音課程
水月閣官網
宗教基本法部落格
〈宗基法〉叢書結緣登記
▼
(移至...)
法務活動公告
線上請訂影音法寶
線上請經書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 世間人的修行 】
對於世間的生活,極少人能夠過得像個「出家人」的樣子。然而,最基本的,應該對於自心所生起的一切「貪愛」、「瞋恨」的念頭,要能夠「了了分明」!
至少要能夠做到:
第一,懂得認錯。
第二,了解自己。
第三,念念與「法」相應。
又,如何與「法」相應呢? 就是 ─ 心的力量,一定要夠! 你的心力,如果不夠,境界一來,你就迷失了!
文 / 法藏
【 立堅固行 】
修行的道上,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實踐下去的。這一路上不論多麼的艱苦,也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要有「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大志向。
要知道一旦有位修道者修行成就了,那就不曉得將利益多少的眾生了。忍一點小苦,而能利益無邊眾生,這一點苦又算什麼呢?
常常做如上的思維、自勉,則庶幾初心不忘,道業可進矣!
文 / 法藏
【 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終究會敗壞! 】
人生固然有很多看似美好的事物,讓我們去追尋。然而,我們必須要清楚世間一切幻化、無常的真相!
以佛法的修持,增上我們內在的智慧,鞏固出離心與空正見,來正確面對世間一切,終究會敗壞的美好事物!
文 / 法藏
【 修行有成之人的樣態 】
戒行清淨,離於三毒,身心柔軟,慈悲眾生,
不誇己德,不現神異,受讚不喜,聞謗不嗔。
文 / 法藏
【 其實,幸福意味著責任 】
你喜歡的人靠你越來越近,這是幸福。
你喜歡的人離你越來越遠,那要祝福。
其實,幸福意味著責任。常人都喜歡單獨擁有美麗的「幸福」姊姊,卻往往忘了一定會伴之而來的,沒那麼漂亮的「責任」妹妹。
另外,祝福意味著成長。我們常常只知道失去的苦澀,而自怨自艾,卻忘了欣賞自我成長的喜悅,而感恩那使我們「失去」的人。
文 / 法藏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 覺悟的狀態 】
覺悟的狀態 ──
是不執著「有我」,
是無私的、究竟的慈悲。
是沒有恐懼,沒有名、利、財、色。
是究竟地奉獻自我,而沒有奉獻相。
是犧牲自我,而沒有犧牲相。
是利益眾生,而沒有利益相。
是解脫,而沒有解脫相。
是一切諸相無染的清淨狀態。
文、圖 / 法藏
【 人生,要盡一切方法努力,但不要執著 】
要知道「因緣」造就「業風」,比如:你做生意很不順利(業風),那是因為你過去世就當醫生(宿世因緣)。醫術要變算術哪有那麼簡單,你根本沒做生意的細胞啊!
又如: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只是隨考試分數去讀一個科系,結果一生勞勞碌碌,總感覺生命不踏實,幸福指數趨於零。這都是看不清自己的「因緣相」的結果。
過去的因緣會推動你,在這世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情,這就是業風、業緣。人生固然要有目標、勤努力、不怕敗、能堅持,但也要適時學習「雲的自在」!當想要的因緣不具足時,不要過度堅持自己的「形狀」,要試著隨順業風、業緣而行,才不會被想像中的「理想」,困住了你的人生。
文 / 法藏
【 修行要磨練,人情才達練 】
「學佛」不是把自己包裝在現實之外,「修行」恰好在人情世故與現實之中。
遇到沒辦法的事,不逃避有勇氣面對,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然後完成修行。
文、圖 / 法藏
【 如何「隨順眾生」? 】
有人問:人世間的事,是非曲直、愛恨情仇,各有立場、習氣。要恆順眾生,卻是:凡夫,忍不下;佛弟子,也狠不下!進無路、退無步,如何是好?
衲回答:
是非須要分明,但不必理直氣壯。
溝通應該盡力,但不必強人同己。
權益可以維護,但不必可以公平。
軟硬可以兼施,但拿捏須合中道。
慾望在所難免,但觀苦就在眼前。
吃虧當然不滿,但修行自在其中。
隨順眾生甚難,但成佛別無他法。
文 / 法藏
【 佛像開光 】
一切萬法皆由心起,佛門中雖有所謂「佛像開光」的儀式,
但那是希望藉由儀軌的導引,而引生佛子對佛陀功德的憶念
,從而感發正行。
不過,只要佛子誠心正意,正信佛法、不求神異,既使佛像
不開光,亦完全不會有任何不妥的。
文、圖 / 法藏
【 華藏世界 】
華藏世界乃「蓮華藏世界」的簡稱,一般依《華嚴經》所說
,是釋迦如來真身「毘盧舍那佛」(報身佛)所居淨土之名
。在風輪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蓮華,此蓮華中含藏著微塵數
的世界,所以叫做蓮華藏世界。此世界上下總共有二十層,
周圍有十一周世界圍繞,每一周復有十世界,共一百一十世
界圍繞而成,其中心為毘盧舍那佛所居,而我們所住的娑婆
世界,就在華藏世界的第十三層之中間。
所以稱「蓮華」,乃是以蓮華雖在泥水之中,不為泥水所汙
,藉此譬喻「法界真如」雖在世間而不為世間法所汙。「藏
」有含攝義、出生義、具德義。謂此土內含攝一切人法等,
能生諸法門故,具一切利生功德故;又含攝一切諸餘剎故。
若就廣義而說,蓮華藏世界實為諸佛「報土」之通名,例如
:《華嚴經》所說者即釋迦佛之華藏世界;《觀經》所說之
極樂即阿彌陀佛華藏世界;《大日經》所說之胎藏界與《密
嚴經》所說之密嚴國,即大日如來之華藏世界。
文 / 法藏
圖 / 紐約莊嚴寺
【 做一個在家居士,要怎樣做方才是有出息 ? 】
居士請示:做一個在家居士,要怎樣做方才是有出息?
衲回答:
敦倫盡份,克盡責任,以服務人群、修養自己的心態,從事
工作,隨緣賺取自己應得之錢財,以之而克勤克儉持家,無
畏他人閒言閒語。
閒暇之時,聽經聞法,定課自修,服勞三寶,陪伴家人,同
皈三寶,共求往生。此即人間有出息之人!
文 / 法藏
【 沒道理中,必有佛法!】
會生起煩惱,往往是自覺〝沒有道理〞的事情,發生在自己
身上。
然而恰恰好相反的是:「修行」就是要在〝沒道理中,現見
佛理〞!
文 / 法藏
【 慈悲、平等、覺性 】
基於認為人類是萬物之靈的概念,為了讓自己更「快樂」的
目的,而使用自己取巧的方法,無顧於其他生命個體也有著
相同的恐懼與自我愛,卻去侵奪別人的生命來「滿足」自己
所欲!
應覺知生命有著自他共同體的慈悲、不忍見他人苦。若傷害
了別人, 內心即生起愧疚感。這就是在提升、顯發我們內在的覺性!
文 / 法藏
【 端午節的懸念 】
一吻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暗自傷,
儂被红燒,
我燉湯,
絞肉相混束成腸……
咫尺天涯不相望。
悲國積弱憤投江!
警後世,皆感傷,
我備寒食,
牠斷腸。
眾生惜命皆一般……
勸君素食粽仍香
文 / 法藏 2018/6/18
【 面對「我執」的態度 】
當人有了我執的時候,他會為了自己的目的,施予手段。這本來就是這樣,乃至狗要搶骨頭,也要追搶、施予手段啊!問題是手段做到什麼程度,叫做正義;什麼手段之內,叫做法律之內,這是人類 規定一個社會共住的條件。
當你遭受一個不能理喻的對待,感到很受傷。你憤怒於受傷這件事,並且想揮拳反擊。那最後只有彼此都痛苦。更何況有些情況是你的拳頭出不去的,比如說你的股票了錢、被倒會、被劈腿,你能去打人嗎?像這樣子,你連一個肢體的報復,你都做不來了,那你只能在那裡受苦、痛苦,那這就叫不解脫。
【 學佛 】
學佛,就是讓自己不要:
活著時,總是高傲任性得,似乎自己永遠健康不會死;
臨終時,卻又驚慌悔恨得,似乎自己從來未曾真活過!
文、圖 / 法藏
【 喚醒覺性 】
凡夫眾生,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用的是感情。不要以為自己是理性的,如果真是理性,我們就不會再來投胎。人總是無明,往往只是隨順著自己的感覺、自私、我執在過日。
然而人是有覺性的,只是讓覺性睡著了。我們該做的,是讓覺性來做主人,而不是被無明所左右。從內心中消除過去的錯誤,透過懺悔,讓心清淨。要誘導內心覺性醒來的方法,就是要懂得懺悔。
文、圖 / 法藏
【 自然本具的覺性 】
覺性沒有痛苦、逼迫、疑惑、自私,也不需要被賜予。當覺性啟發時,將發現生命的圓滿不會自己完成,必須透由與人的互動互助而完成。
在覺性生起時,不用造假,也會自然流露對眾生的慈悲,比如:自然而然的吃素,並不是因為怕因果報應,而是一切眾生都像自己的血肉一樣,不忍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上。
文、
圖
/ 法藏
【 起貪瞋痴,不可以理直氣壯! 】
有些學佛人跟沒學佛的人,看起來並沒什麼差別 !
原因是 : 他仍然一樣〝放肆〞地讓「貪 瞋 痴」做主人,來主宰自己 ! 這是絕對的顛倒相。
我們雖然無法立刻變成聖人,但是要切記 :
「起貪瞋痴,不可以理直氣壯!」。
固然也不必太過於自責修行中偶犯的過患,而捶胸頓足地施加自己莫大的壓力 !
然而一定要知曉 : 只要生起煩惱就是自己的錯 !
覺知到,並承認 :「我錯了 ! 」,這是很重要的修行概念。
文 / 法藏
【 卸下武裝,找回自己 】
有人說:沒辦法啊!這世界不爭不行!是的,在這個娑婆世界上最多的景象是:當別人拿著槍桿子對著你的頭時,你也只好拿刀子對著他的脖子,這叫「恐怖平衡」!
你甚至懷疑:如果我先放下刀子,是不是他的子彈就會打上來了?
所以總沒有一個人敢「先放下」手中的武器。
這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迷失自己的結果!而忘了生命最大的利益,其實正是「找回自己」!
文、圖 / 法藏
【 無分別行 】
何謂無分別行?
當我們減少自私為己的心念,多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不念他惡但改己非,有能力則隨份隨力助人、待人和氣、成人之美、隨喜他人善法、不嫉妒……等,這就是自淨其意的〝無分別行〞了!
無論作意、不作意,都要形成此種自然的習慣,這即是〝無分別〞的具體行法。
文 / 法藏
【 成為心靈富有的自在之人 】
我們在皈依之後,漸漸透過學佛,而懂得將人心比佛心,回歸到內心那真正純真、無自私、慈悲、無我之原始的佛性覺悟狀態,這叫回歸(皈)佛性的皈依。
當我們回歸到這個覺悟佛性的狀態時,我們就是一個最富有、沒有不安、遠離逼迫的自在之人。此後,我們就不會再以「自我意識」而自惱、擾人,也絕不會再不止的向外追求名聲、色相,貪愛錢財 以及地位,也絕對不再熱衷於以自我為中心來宰制別人。
文、圖 / 法藏
【 提升國家的軟實力 】
愛護我們的國家、反省我們的社會、乃至發揚自身的文化、陶養人民的心性,甚至所謂「提升國家的軟實力」,這些都可以(也必須)透過「文化建設與發展」,來給予潛移默化。
尤其,當為政者還不知道(或做得不完整、不積極,只是嘴巴光說)要以此來提昇國人素質與國家競爭力時,國人自己更要有此自覺,並依此自覺而身體力行。
文 / 法藏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 楠西萬佛寺 對沙彌教育的期待 】
「對小沙彌們,大家的目標是,希望他們未來能成為一個 ——
性情成熟、 體魄健強、 僧格高尚、 知見深廣、
心量廣大、 持戒清淨、 道行堅固、 退能潛修、
進能住持、 坐能書寫、 立能言說,
廣學漢傳佛教傳統知能的漢傳大乘比丘。
為了這樣的目標,所以在日常生活與修道的教育中,要先教導他們:
在嚴謹中不失純真、
在辛苦中不生退卻、
在誘惑中不被迷惑、
在受教中不感疏離、
在活潑中不捨道念、
在快樂中不壞修行、
在玩耍中不昧責任、
在親暱中不忘恭敬,
藉此以成熟他們的人格與道格。
其次,於平時則要求他們要時時培養並具足:
恭敬、調柔、老實、正直、慚愧、懺悔、 感恩等,七項道人的根本特質,作為他們涵養道格與德行的中心德目。
同時,要他們對於佛法的自利利他,要發起:信心、願心、決心等三心,來予以貫串這一切的學習,以建立這樣 『全僧格』的沙彌基礎教育為目標 」。
文、圖 / 法藏
【 不要想改變他人 】
不要想改變他人,他人是無法讓我們改變的,即使他是我們的至親或至愛!
做一位溫雅、柔軟的關懷者吧,而不是指導者或監督者,除非他自己決心想改變什麼。我們只要善意而耐心地以身作則,做好自己該扮演的角色。
然後,溫柔而無勉強地等待。
文 / 法藏
【 宇宙是你的心的投入 】
這個宇宙是你的心的投入,你用防範的心、不信任的心來對待這週邊的人、事、物,它就用「也不會虧的」方式,也就是用你的方式來對待你,它像一面鏡子;所以用誠意和感動的對待,實是這個時代人類最需要的性本善。
文 / 法藏
【 大自然是心靈的投影 】
在一個災變的地區,可能有多少的家庭、一家人只是在十秒之內,他們就從地面上消失?甚至於連房子的一塊磚瓦都看不到,沒有一聲告別、沒有一點點的準備,就這樣不見了。
或許這樣的災變,這一世沒有發生在你、我身上。但是當你一再的往外追求,你就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開始自私,甚至做出種種見不得人的事情。當惡業一直累積時,所謂法界唯心、心物交感,天災人禍就會出現,乃至天地災殺之報,也有可能降臨在我們的身上。
因為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其實正是我們心靈的投影。
文 / 法藏
【 如果沒有心靈為前導,物質最終會反斥心靈 】
在找尋內在生命時,它不是純哲學,而是有實踐的意義,也就是必需去操作它,才能成就一種生命的安頓。
要由心靈來導引物質,如果沒有心靈作為前導,物質最終會反斥心靈。
文 / 法藏
【 過度物質化使心靈萎縮 】
台灣是一個淺盤的社會,缺乏生命內在的長遠目標與宏觀心量,因此面對未來,總是缺乏信心而不知不覺的要操短線。這似乎成了大部分台灣人的宿命?當台灣一再地跟隨西方,以「唯物、計量」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時,談的就只能是市場與物質,心靈只能陷入空虛、茫然,甚至萎縮與邊緣化。處在今日一切以物質、經濟為衡 量標準的台灣社會中,還有誰敢(能)相信「心靈」是一切的根本?
其實要知道:談商業,本土市場固然很有限;但是談心靈,則是無限大!為何我們總要因為物質、空間的有限,而限制了我們本來無限而且最根本的心靈?甚至因此,而失去了我們的全部?
文 / 法藏
【 從愛情看人生 】
眾生有許多的恐懼,恐懼死亡、恐懼失去、恐懼愛情遠離……。
當愛情轉身了,該怎麼辦?我們要追過去嗎?
愛情一轉身,就像彩虹消失了一樣,抓都抓不到!
彩虹,本來沒有生。只是,某個角度,看起來── 像是彩虹。
愛情,也沒有生。只是,某個心靈角度,看起來── 好像以為愛情來了!
夏天,下了一場午後的陣雨,一定的角度下,你就可以看得到彩虹。
人生,下了一場陣雨,在某個角度下,你就可以看得到你認知的愛情。
很快的,婚姻的太陽 ── 來的時候,愛情就消失了。
── 這就是人生。
文 / 法藏
【 非理性排斥外國商品的省思 】
長期以來,網路上一直有一篇談到關於,不要買韓國貨,買韓國貨就是害台灣云云的文章在到處流傳著。有各種變種,但基本論述都差不多,充斥著仇外的情緒。
其實作為一名佛教徒,民胞物與、怨親平等、普渡眾生,《梵網經》 所謂:「佛子!不得以瞋報瞋、以打報打。若殺父母兄弟六親,不得加報。若國主為他人殺者,亦不得加報。」乃是大乘佛弟子的天職。今生為甲國人,過去可能是乙國人,隨緣投胎、緣生緣滅何有一定?於今生說愛我國,於彼生說愛彼國,時時胸懷國仇家恨、義憤填膺。說穿了不過是比小我執著還要嚴重的大我無明在擴張而已,何有無我解脫的慈悲智慧可言?
再者,從國際經濟的發展趨勢說,在世界村形態下的國際貿易中,零件與資金都是相互流通的,這是國際分工的現實。所謂
A
國的產品,其實都隱藏著很多
B
國的零件與資金,
A
國賣得好,其實
B
國 也雨露均沾。
【 幸福方程式 】
【 人生就是戲 】
人生,不就是一場戲?
要努力!要追求!要節制!要愛!要擁有!
但,就是不要太認真!
文 / 法藏
圖 /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 學佛,要有強大的「願心入體」】
「皈依」就是依著三寶之法,要做一個覺醒的人。問題是學佛的過程,會有自己的習氣、業力、因緣,以及自己做不來的種種障礙、迷惑、智慧不足、缺乏毅力、意志力不堅固、惡緣的顯現難以阻擋、惡緣的現前難以超越與突破,這一切使得我們想學佛與成佛,都變得遙不可及。
更何況,想成佛的初發心,會因為貪愛、惡習、惡緣的出現,而漸漸地消失。最後是「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在西天。」佛在佛國土,師父在雲端,而我們氣定神閒的過自己的日子。
【 依靠、憶念與實踐 】
你這一輩子的一切思想行為、人生的取向、價值標準,有所明或有所不明的, 都要依於三寶所教導的道理與導引的方法去實踐。
當我們困頓、懷疑、沒有力量的時候,我們應該憶念三寶的價值、三寶告訴我們的道理、勉勵我們的話,依靠他所說的道理而去實踐。
文、圖 / 法藏
【 若不知皈依深意,尚是佛法門外漢!】
所謂的「三皈依」,就是在師父的見證下,於佛前至誠宣示自己今生要:投歸、依靠「佛」的榜樣、「法」的智慧與「出家僧寶」的教導。這是一個佛教徒最核心的思想與觀念,如果不三皈依就不稱其為一個佛教徒。
如果不知道什麼是三皈依,基本上你可能對什麼是佛法與佛教的觀念都還很模糊。既使你自認為「已經」皈依了,或者甚至於你的「皈依」師父根本就有好幾個,但是這都不保證使你成為一個真正健全、正信、或者說完整的佛教徒。
文、圖 / 法藏
【 關於皈依法號 】
父母以人間愛染之因緣,給我們肉身生命的「姓名」;三寶以大悲普度之淨緣,給我們法身慧命之「法名」!
所以法名意味著法身慧命之「生起」,對日後修行之提撕異常重要!
文、圖 / 法藏
【 行善而不陷溺苦境 】
有人看見人世間的悲苦,會難過與感傷,乃至在付出關懷之後,卻身陷其中,悲傷不能自拔。要如何超越此一情境?
要知道:接受你幫助者,他們正用不同生命的味道,在教導你、警策你,增加你生命的厚度、光明與向度。而我們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智慧乃至解脫等,也都已在付出愛心與關懷的過程中提升、成就了。而這生命的提升與解脫的資糧之累積,正是我們所關懷者給我 們的,所以當下的他,就有著不可思議的功德!
因為我們自己的成長而看到受關懷者的功德相,也看到受關懷者的光明面,從而又再次成就我們自己智慧與生命的昇華及解脫。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 何妨自在 】
生命固然嚴肅,修道固然嚴謹,
但,
面對人生何妨輕鬆,看待萬物豈無自在?
文 / 法藏
圖 / 柬埔寨洞里薩湖
【 一念之善;一善之行 】
【 找到生命真正的依靠 】
有財富、有地位、有名聲,乃至於有權勢都不一定有威德,可足以影響別人。除非能夠具有真正足夠的福德與善慧力!
事實上,要成就任何事業,都需要有所「依靠」啊!以政治來講就是依靠妥協、人際運作,總統要由國會來支持,這就是他也要有所「依靠」才能成就。
而身為三寶的弟子,雖也發心要找回「自覺」與「佛性」,但並不是那麼的容易就能做到。因此,必須要「依靠」三寶的威德攝受力來引領教導我們!這亦是皈依的用意之一。
皈依三寶,最重要的 是能感性而全然的投靠佛、法、僧。雖然理性會讓人「覺得可以行動」,其實是感性才能讓人「真正付諸行動」。
文 / 法藏
圖 / 紐約莊嚴寺
【 皈依的意義 】
皈依並非就得吃素、出家,而是立了一個誓願,從今而後,直至命終,自己的生命將依靠三寶,以三寶為生命的主要價值、行為標準。
以近的來說,要讓我們的生命能夠超越「情」、「名」、「財」。依佛法的道理,讓自己學會控制這一念心,以改變這苦惱的心相,進而能夠超越,於現世當中得利益。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
【 努力做,做過就忘 】
覺得努力就要有所得的人,他正在努力時,就生起了煩惱。因為沒有預期的獲得時,煩惱就會產生。
所以我們,要努力,但不要太在意;要認真,但不要太當真;要付出,但不要求回報。
文 / 法藏
【 何謂「同體心」?】
佛法所說的慈悲,是一種極柔軟、體貼、將心比心的心,是一種自他換的心。這不同於世俗所說的「同理心」,同理心是由「道理推論而來的」,但佛法講的「將心比心」,乃是透過「自他換」的觀察,甚至是觀想而成就的心性特質,那是一種對他人之苦難,自然而然的「感同身受」。
而雖說感同身受,卻又不會如世俗親屬般的,相互情緒、情感陷溺。同體心是一種理智與感情交融,卻又不帶有私人期待的平等慈悲之情。
是我們將立場互換,讓自己直接換成對方的處境,理性而又真切地進入到對方的生命樣態中,以他的眼光、身心,去感受他身、心所面臨的難堪與困擾,然後再以對方的這種身心樣態、高度,來看他所看到的人間事。
【 菩薩,是一位「體貼的陪伴者」 】
在人間學菩薩行,是讓你在看到他人的苦時,要運用智慧去想:如何能善巧、有效
又不讓他感到受壓迫、受傷害地去利益他?
讓他感覺到不是你在「幫助」他 ,而是你在跟他「共同面對」生活、一同解決問題。而不是要變成他的「生命導師」,不是要去「指導」他怎麼生活。
除非他真的在詢問我們,否則,我們不應該在受協助者的對象面前,表現為一種「指導者」的角色,我們只宜扮演一個「體貼的陪伴者」角色,這正是佛法菩薩道行者所應該學習的!
所謂將心比心,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根本藝術,也正是佛法講的一種菩薩的柔軟與慈悲。
文 / 法藏
【 利他 】
【 功德寶花 】
功德寶花,
需有煩惱綠葉以為莊嚴,
方能成就覺悟之正果。
文 / 法藏
【 如何展現慈悲心 】
【 但念無常,勤修善業 】
屋簷底下的燕子造巢穴,耗掉半輩子,辛苦建構一個讓牠們
「誤以為安全」的巢窩。遇到房屋整修,工人以木棒一捅,
就把牠那辛辛苦苦所築構的家,在一剎那間就給毀了!
想想,我們跟燕子又有多大差別呢?一生辛苦努力,為了這
個「家」而不惜造業、甚至與人為惡,等到無常大鬼一來,
或天災、或人禍,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家產,可能剎時就化為
烏有!
如果我們今日,於無常未來時,不好好努力勤修善,屆時我
們能有什麼可以保護這一切?
文 / 法藏
【 修學菩薩道的善巧方便法門 】
在「以佛法修行的用心」之行善過程中,我們不但能與人結善緣、安頓自心,並能從中學習、體會無私的助人與導人向善之方法與用心。
其最終的目的,是要讓施與受的雙方,都能向於解脫。
也唯有在此意義下,所謂的「佛法慈善事業」,才可能是真實的「修學菩薩道」之善巧方便法門。
文 / 法藏
圖 / 103年善緣慈善會會議紀實
【 正確的發心與關懷過後,就讓一切放下,不要再有羈絆 】
善是你從內心發出的一種歡喜,我們去關懷善緣戶,看到他們的苦,我們是要把快樂傳給別人,跟人分享,把善跟人交流,不是要愈做愈去想東想西,自己反變成鬱卒,成了需要被心靈救濟的個案!
面對眾生的種種苦難,我們不需要通通一肩扛,當我們柔軟謙下的,以「善緣戶」
(對社會局提供的救濟個案的尊重稱呼)
為我們的老師,隨緣、隨力,盡力去做如法合宜的感動關懷後,彼此的清淨解脫功德皆已成就,並也種下未來福、德皆能增長廣大的因緣了,那就不必再想太多、掛念不捨,要觀察緣起性空之真相,輕輕的將不捨與難忍通通放下,不要再有羈絆。
文 / 法藏
【 瞇著眼的愛情 】
愛情就是一種興奮,一種模糊,一種概念而已。我們很少真正的認識,所愛的人是個怎樣的人,心就是瞇瞇眼的霧裡看人。
所以說愛情因不了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離的很多。
文 / 法藏
【 愛情的無常相 】
自我愛,絕對不會自己一個人完成,是由別人一起共同完成的。但是,光一個人愛自己,完成不了大事,還需要有個人來愛我,愛自己才能圓滿。因為我愛自己,而他也愛自己,所以倆人在一起,愛情才會發生。
往往,愛會從最濃轉為穩定,最後到索然無味。當愛情來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邏輯可言。也許你愛對方的眼、愛他的眉。問題是那個眉,別人也有啊!慢慢的那個眼,那個眉變成觸目瞪眼。
所以愛情來的時候充滿理論,而愛情走的時候一點也不停留,這也是佛教所謂的「無常」。
文 / 法藏
【 愛情值不值得投資? 】
愛情是一種欲望,以我執為根源,以色身、語言、及彼此的關係為外緣,然後召感為一種幻想式的的相繫屬。如果只是想獲取,而不懂得付出的愛情,它的危險指數、波動指數會非常高。因為愛一個人,其實其中隱藏了許多的條件,而任何的條件都會改變,到最後必定無法長久。
古人講夫妻之間的感情不是相愛,而是恩愛,「恩」在前,「愛」在後。而在佛教的理解當中,婚姻是不可能圓滿的(因為人本身就 不圓滿),因此要用謹慎的態度來看待愛情、婚姻。它是具有修行意義的,修什麼呢?念恩觀功(念其恩情,觀其功德),這是一種修鍊。要跟自己說清楚,如果離不開愛情,就應該在愛情中修鍊!
文 / 法藏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