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 非理性排斥外國商品的省思 】

長期以來,網路上一直有一篇談到關於,不要買韓國貨,買韓國貨就是害台灣云云的文章在到處流傳著。有各種變種,但基本論述都差不多,充斥著仇外的情緒。

其實作為一名佛教徒,民胞物與、怨親平等、普渡眾生,《梵網經》 所謂:「佛子!不得以瞋報瞋、以打報打。若殺父母兄弟六親,不得加報。若國主為他人殺者,亦不得加報。」乃是大乘佛弟子的天職。今生為甲國人,過去可能是乙國人,隨緣投胎、緣生緣滅何有一定?於今生說愛我國,於彼生說愛彼國,時時胸懷國仇家恨、義憤填膺。說穿了不過是比小我執著還要嚴重的大我無明在擴張而已,何有無我解脫的慈悲智慧可言?

再者,從國際經濟的發展趨勢說,在世界村形態下的國際貿易中,零件與資金都是相互流通的,這是國際分工的現實。所謂 A 國的產品,其實都隱藏著很多 B 國的零件與資金,A 國賣得好,其實 B國 也雨露均沾。

因此過度強調國族主義的排外性貿易行為,在當今這樣的國際貿易型態下,不但是昧於國際貿易相互分工的事實,落入意氣之爭。同時更讓國內企業,一直無法真實的面對國際競爭的現實 ( 當然企業 剛開始初成立時,國家的關稅保護還是需要的 ) ,最終的結果則是,國內的企業永遠走不出國門,國家徹底的失去國際競爭力!

愛國護國是人民的天職與天性,但卻必須透過合理有效的方法與途徑,強調仇恨、對立與閉關自守,就歷史上來看,都很難成功,而且很難有好的結果。

一個慘痛的例子:當我們看到日本、韓國的汽車,在世界上滿街跑時,想想當年受政府刻意保護的某公司汽車,今天除了在少部分地區能賣以外,現在還能開到哪裡去賣?再者,我們不妨再簡單的問一下:毫不在意安全與性能需求,我國百姓純粹為了「愛國」的理由,捨外國汽車刻意買本國汽車的比例又有多少?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沒有一個國家的產品生產能力,能滿足所有人民的所有生活需求。因此買外國產品,在經濟供需的本質上,根本是無法避免的!
若問:那到底我們買不買國貨?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買外國貨?我們不妨回歸純粹商業的行為作考量:單純的就個人功能需求與性價比 高低而取捨。當兩種商品條件都一樣時,我們刻意的選擇國貨,那就顯得非常合理而理性了!

文 / 法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