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
【 佛教兒童在家教育施行要點 】
一、教育對象:
大體可分為學齡前(最早可溯自「胎教」,具體約從有語言自我表達能力 時即可開始)及小四以前(或可延伸至小六,視情形而定)兩大階段。
二、教育宗旨:(以下除另有分類外,凡【】中之內容乃專對有因緣或有意願出家者而說,無因緣者僅為參考)
為佛教及國家民族培養未來優秀佛教居士、社會菁英(具社會正義與責任 感)【及出家僧伽】等而預做準備。
三、教育目標:
培養一個具足佛教悲智氣質(超俗性格)、內蘊傳統倫理涵養(時代道德) 、五育並重(人格完整),又能適應現在及未來生活與學習(入世知能)的佛教兒童。
四、教育總綱:(一種具有佛教覺性特質的全人格教育方案)
1.恭敬門:
從日常應對進退的禮節中,培養皈敬三寶、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兄弟友愛、朋友誠信,待人謙和有禮及調柔放下自我的高尚人格。
2.培福門:
從實際的灑掃勞務【為僧給使】當中,以培植福報,同時養成勤勞服務 ,獨立不依賴而有責任感的性格。
3.義解門:
從佛法童蒙課程(內容另外設計)、簡易經咒誦持與背誦及【寺院早晚二 (出世智育) (世出世間 群育)課】的學習中,培養佛法善根,薰習大乘佛法種性。
4.行持門:
透過平日拜佛、誦持經咒、聽聞佛法、法會共修、參加學佛營隊【及隨眾作課】等方法,來消除業障、開顯智慧。
5.世學門:
配合學校教育進度,輔導學習世間的基本常識和技能;然必要時,則須矯正不恰當的世間價值觀,使之向於佛法正見。
6.生活門:
從個人房間及生活環境的整理,衣物及個人物品的放置擺設,飲食衛生之習慣等生活事務中,培養其整潔確實、健康環保、規律有序、自我照料乃至獨立自主的能力。
7.體育門:
透過拜佛、靜坐、體能運動(田徑、球類、拳術、游泳……等)、益智活動乃至郊遊旅行等方式,以達到強健體魄、開闊心胸、平衡身心、修正體質、擴展視野等教育效果。
8.美藝門:
經由佛教梵唄、建築、雕塑、美術(含書法等)、文學詩偈等相關藝術,以及一切世間之藝術(音樂、繪畫、美勞……)、文化等美學欣賞乃至學習的過程,以陶成其內在高遠脫俗之藝術心靈與美學品味,從而煥發為一種眾生一體、悲天憫人、雍容優雅、恬淡脫俗的人格氣質。
9.人【僧】格門:
從講說及閱讀中外諸偉人、祖師大德及佛菩薩的傳記或佳言懿行中,體會高尚人格及完美僧格所應具備的認識、決絕、勇氣、堅持與自我期許等,從而生起仰慕隨學世出世間偉人及【出家生活】的期望。更於家庭、學校【或寺院】的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中,培養其五戒、十善及四維(<管子>牧民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世出世間的品格德目。 (世出世間德育) (世間智育)
文、圖 / 法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