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眾生業感而成(五欲熾盛使人墮落, 貪瞋痴具足又使人再造業,身體差生命短暫,環境不好難修 行,自己沒能解脫,再加過去業識,心常躁動不安,念念生 滅無常,心無法安住之苦),具足無明煩惱,五逆十惡(剛 強難化),求出無期,真是苦啊!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本願所成,清淨莊嚴,安樂自在,是修 行成佛殊勝環境,真是樂!聞己思惟,應該要厭離娑婆痛念 生死,欣求極樂世界莊嚴功德,憶念佛四十八願為我們完成 ,本願加持決定接引你,只要你相信彌陀本願徹底救度,願 意去那裡修行成佛,念佛名號功德就能往生;你要提起願心 正念,心中念念皈依投歸『阿彌陀佛』,以你的深信切願念 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蒙佛本願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斷無 盡煩惱,成無上佛道,學無量法門,度無邊的眾生。
文、圖 / 法藏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本願所成,清淨莊嚴,安樂自在,是修
文、圖 / 法藏
【 淨土行者如何修持「禮敬門」】
《往生論》中所示的「禮敬門」,對念佛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門,其內容簡單的說,就是五體投地來禮敬、仰祈彌陀佛的悲願不捨攝受往生。由於我們過去愚癡,只知追求名利、財色、我執、我愛、貢高我慢自以為是、貪愛娑婆不求往生,因此這輩子又來輪迴了,所以今生我們要誠心禮佛求懺悔。
「禮敬門」中所說的禮拜佛,有禮敬、供養、懺悔等諸義,尤其要懺悔自己累世以來的貢高、愚癡和自以為是,不知(或知而不努力)求往生極樂。在禮拜佛時,要一心稱念(或憶念)“南無阿彌陀佛……”。此時必須將那種內心對求生極樂的懇切、對彌陀佛接引往生之願力的甚深思念,在虔誠的禮拜與一聲一聲佛號中,由肺腑中真誠的流露出來。如此眼觀像、口念誦、耳諦聽、身禮拜、心思惟,身體隨著佛號的稱誦,完全忘我、都攝六根地禮拜,只剩下一顆心——一顆仰求彌陀慈悲不捨、悲念自己輪迴六道無窮無盡,以及堅定發願祈求往生極樂的心。
以如此的方式修持「禮敬門」,現前能得消除業障增長福慧的利益,當來則必定能得臨終正念現前,往生極樂的殊勝果報。
文、圖 / 法藏
「禮敬門」中所說的禮拜佛,有禮敬、供養、懺悔等諸義,尤其要懺悔自己累世以來的貢高、愚癡和自以為是,不知(或知而不努力)求往生極樂。在禮拜佛時,要一心稱念(或憶念)“南無阿彌陀佛……”。此時必須將那種內心對求生極樂的懇切、對彌陀佛接引往生之願力的甚深思念,在虔誠的禮拜與一聲一聲佛號中,由肺腑中真誠的流露出來。如此眼觀像、口念誦、耳諦聽、身禮拜、心思惟,身體隨著佛號的稱誦,完全忘我、都攝六根地禮拜,只剩下一顆心——一顆仰求彌陀慈悲不捨、悲念自己輪迴六道無窮無盡,以及堅定發願祈求往生極樂的心。
以如此的方式修持「禮敬門」,現前能得消除業障增長福慧的利益,當來則必定能得臨終正念現前,往生極樂的殊勝果報。
文、圖 / 法藏
【 全心念佛 】
你對每一句佛號要像珍珠一樣對待它,傾全生命的力量來念 它。因爲這句佛號之外沒有身,沒有心。全心是佛號,全佛 號是心;全佛號是法界,全法界是佛號。因爲心是法界,你 現在全心在念它,就等於全法界在念它。
臺灣有一位老和尚——廣欽老和尚。他在福建的清源山修行 的時候,修念佛三昧。回到承天禪寺的時候,三個月當中, 聽到打木板的聲音是阿彌陀佛,聽到切菜的聲音是阿彌陀佛 ,聽到兩人吵架的聲音也是阿彌陀佛,他都不用動念頭念阿 彌陀佛。你知道爲什麽?因為全法界心在念,那即是你自性 心中所要所想的,所以你要就這樣念。
文、圖 / 法藏
臺灣有一位老和尚——廣欽老和尚。他在福建的清源山修行
文、圖 / 法藏
【 信願念佛 】
神通力雖不敵業力,可是業力不敵願力,往生極樂的念佛是 靠願力,所以願力強過業力,你怎麼會怕?怕是怕業力現前 你願力不見了、不發願了、起煩惱心了、完全忘失了,或者 鬼神來現前了把你帶到三途去了,所以平常就要仰望彌陀歸 心極樂;
如何仰望如何歸心?多做善事、多修功德、說好話、多持戒 ,多親近念佛的人,就像一棵樹往西邊長,哪一天颱風一來 啊,還是由那邊斬斷了,一斬斷你不用拉它,它自然倒向西 方。你常常憶念著西方,回向西方,任何事情你都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
如何仰望如何歸心?多做善事、多修功德、說好話、多持戒
【 帶理念佛 】
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攝我,願願不虛。我過去以爲 我不能往生,現在只要彌陀四十八願,乃至第十八願攝我, 我一定能往生。阿彌陀佛讓我往生,第一是我自性心中的事 。第二他沒有設任何的條件,他只要我信願堅固就好了;我 多念少念,只要我信願堅固,我臨終的時候,正念現前,我 就能往生。
你這一念念頭起來了,對阿彌陀佛攝引我,接引我往生也毫 無懷疑。這就是一方面你持名,二方面你用都攝六根、實相 念佛的道理來認識這個佛號,三方面你再憶念彌陀佛的本願 攝受我們完全沒條件,只要我信心、願心堅固,我就能往生 。你這三方面全部合起來,在念佛的時候,每一句佛號都顯 得親切,真實地從心中念出, 就是所謂帶理念佛。
文、圖 / 法藏
你這一念念頭起來了,對阿彌陀佛攝引我,接引我往生也毫
文、圖 / 法藏
【 念佛是念你本來的光明,自性的功德 】
常常我們是這樣:
我問老菩薩:「你念佛多久了?」
老菩薩:「念了十多年了。」
我:「那能不能往生?」
老菩薩:「不知道。我往生的時候,不知道阿彌陀佛有沒有 空?大概最近他很忙,我很久沒夢到他了。」
你看,她懷疑。要知道從事相上說阿彌陀佛比慈父還要慈念 我們,你相信父親,爲什麽你不相信佛呢?
慈雲懺祖說:「若人臨命終時起三疑——疑自、疑法、疑佛 ,不能往生」。
你平常就在疑法、疑佛,爲什麽疑法?“我念佛號不專心, 不曉得有沒有用?我看我是不能往生”。你疑自己,也疑那 句佛號。《觀無量壽經》上說,五逆之人,生前乃至一句佛 號都沒念,死的時候地獄現相。如果遇到善知識跟他講佛法 ,講解極樂世界,他一念懺悔心生起,害怕惡報欣求極樂。 就這樣乃至五惡罪,乃至他十句佛號都能夠往生。經上明白 地這樣寫的。你信不信釋迦佛所說?我相信你們信,但是, 總念起來就不信了。你念完了沒法喜,你不會感覺這句佛號 很甘美、很圓滿,因爲你不知道它是寶,所以你不入心,不 覺得它好。
要知道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在心外,只要你用心承仰, 就會從你的法界心中念出,這就是你本來的光明,自性的功 德。
文 / 法藏
我問老菩薩:「你念佛多久了?」
老菩薩:「念了十多年了。」
我:「那能不能往生?」
老菩薩:「不知道。我往生的時候,不知道阿彌陀佛有沒有
你看,她懷疑。要知道從事相上說阿彌陀佛比慈父還要慈念
慈雲懺祖說:「若人臨命終時起三疑——疑自、疑法、疑佛
你平常就在疑法、疑佛,爲什麽疑法?“我念佛號不專心,
要知道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在心外,只要你用心承仰,
文 / 法藏
【 爲何稱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法界之理,通因徹果,外持一切染淨有為諸法(以實相之理 言之,實則不垢不淨),內含一切恒沙性德(所以得以任運 利益一切眾生),是名法界藏。阿彌陀佛悲智圓滿,成就極 樂世界依正二報,以攝受法界一切有緣眾生無有不盡,今以 此功德海藏為身,故名之為「法界藏身」。
念佛人時時憶念此佛之功德海藏,則句句佛號不會空過。
文 / 法藏
念佛人時時憶念此佛之功德海藏,則句句佛號不會空過。
文 / 法藏
【 如何親近善知識? 】
善知識指正直、有德行,能引導眾生捨惡修善、入於佛道者 。
欲親近善知識,當先淨其心器,以恭敬及求道若渴之心,依 於理智觀察師之知見與行止,及與自己之因緣(而不是惑於 外在之名聲、寺院大小乃至徒眾多寡等)。
若決心依止,則當專一其心,虔誠奉事、代服其勞、親近學 習、做難遭遇想,凡事依法、依師所教而行。師有教斥,亦 當歡喜接受,切不可心懷怨惱、狐疑、固執己見,乃至觀師 過失。
若因緣不契,默然離去即可,若更生輕慢,小者自招謗師之 咎,大者斷己善根,不可不慎!總之,親近之道不離「恭敬 、調柔、老實、正直、感恩」等五項德目為根本,能力行乎 此,則道業自能增長。
文 / 法藏
欲親近善知識,當先淨其心器,以恭敬及求道若渴之心,依
若決心依止,則當專一其心,虔誠奉事、代服其勞、親近學
若因緣不契,默然離去即可,若更生輕慢,小者自招謗師之
文 / 法藏
【 面對重症病人,若給予施行安樂死是否妥當?】
無論任何理由(乃至是善意的),以任何方法(自作或教他 )去斷他人或自己性命(墮胎亦屬之),都名為犯〝大殺戒 〞,因此佛教基本上是不主張、而且極力反對所謂〝安樂死 〞的。試問:不由業力的角度去給予消除痛苦,而企圖用眼 不見為淨式的強勢外力去截斷生命,只不過是延續並加深( 經由輪迴的三世因果律)當事者及施行者的痛苦受報之內容 與形式而已,何有〝安樂〞可言?
然佛教中真正的安樂,是指在業力消除、執著放下之後,安 詳、無懼、無悔的往生,或正念分明的憶念淨土而蒙佛接引 ,投生佛國而言。
文 / 法藏
然佛教中真正的安樂,是指在業力消除、執著放下之後,安
文 / 法藏
【 “一切唯心造” 之根本意涵 】
大乘佛教是非常注重〝心〞的作用,但大乘佛教的思想,並 非就是西方的所謂〝唯心論〞,頂多是在表述方面,有些宗 派或經典的說法(但也不是全部),多少給人有這樣的認知 罷了。
在傳統大乘教理中,心,物二元並非是對立的,當我們說「 一切唯心造」時,我們並非否定人類的〝物質性〞努力,並 不是說人類只要坐在那裏用〝想〞的,就能把電腦給無中生 有地〝造〞出來。這裏的「造」,是指一連串無始無終的, 自我本位的〝虛妄認知之結果〞而言。因為它是以自我的妄 覺為本位的,所以它並不具有普遍的真實性(實相),而只 具有相對的因緣性。例如以人心見水,則水性是濕、滑的( 人之心所造而成此);以天人的心見水,則水性是堅固冷凝 的(天人之認知不同於人之認知故)。對人而言,水之〝物 性〞是真實而確定的,但它仍是虛幻不實的(如果你用天人 之眼來看它的話);電腦,固然是人類的〝科技〞所造,但 它仍是依於人類集體的幻知幻覺而成就的,就這層意義上說,我們仍認為電腦也是唯人 類之心而〝造〞就的。這樣的認知,基本上與大乘畢竟空義 是不相違背的,這亦是真空妙有的思想根本。
文 / 法藏
在傳統大乘教理中,心,物二元並非是對立的,當我們說「
文 / 法藏
【 找尋出路、修改自己 】
學佛的過程中有可能也會因為吾人過去世的「惡緣」,而招 感今生的諸多不順遂,從而更使我人對於學佛之事,產生疑 惑甚至退墮。
佛法的正確、有效,是無庸置疑的,但這與我人學佛過程中 ,是否「順遂」、是否有「好因緣」的協助,卻又是兩回事 !前者是佛陀所親證的真理,需要我們自己用信心、耐心、 決心與實踐,去一步步的領解與自得受用,而後者卻是我們 自己的「業力、因緣」。並非我們「發心學(信)佛」了, 過去世所可能帶來的「惡緣」就會自動消失或轉變。
當然,我們確實可以透過「祈求佛菩薩」的作為,而對我們 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會改善多少?改善得快還是慢?卻又 與我們是否對三寶真具正確的信心、是否有真確且實際的循 序實踐佛法的修持,包含:智慧的提升、行為的修正、內心 的淨化及慈悲心量的擴大,等四個方面去逐漸成熟有關!
你可以選擇埋怨他人、環境甚至佛菩薩,但這都將於事無補 ,真有智慧的人,會選擇找尋出路、修改自己。
文 / 法藏
佛法的正確、有效,是無庸置疑的,但這與我人學佛過程中
當然,我們確實可以透過「祈求佛菩薩」的作為,而對我們
你可以選擇埋怨他人、環境甚至佛菩薩,但這都將於事無補
文 / 法藏
【「流通」佛經之義 】
一部經如何叫流通?讀誦、講說、書寫、實踐、修持,還有 印刷、送人,能夠讓法弘揚出去的這樣子的法門內涵,通通 叫流通,即是讓法走出去;
可是最核心的讓法走出去是什麼?讓法在你身上表現,這就 是流通的最根本義,就像腳能夠幫把我這整個身體走出去, 意即去實踐這個法為最核心義。
文、圖 / 法藏
可是最核心的讓法走出去是什麼?讓法在你身上表現,這就
文、圖 / 法藏
【 佛法請示 】
居士請示:
即使是佛教徒也常常會說,個人造業個人擔。為什麼有時候 和我們直接、間接有關係的人,身心狀況不穩定的時候,我 們會有感同身受的經驗?
為什麼透過懺悔、發願可以改變對方的狀況?有人會覺得不 符合因果。尤其是密教的自他交換法。
衲回答:
與我們直接或間接有關係的眾生,統稱為「與我們有緣的眾 生」;既然與我們「有緣」,彼此間就會有共業的存在,所 以會有感同身受的經驗,這並不難理解。而共業中又分各自 別有的「別業」。因此,當與我們有共業關係的人,當他們 有了一些比較強烈的業報現前時,我們也可能於身於心、或 多或少會受到影響(也只是「影響」),但苦果還是由所造 者自己承受(個別受業)。
即使是佛教徒也常常會說,個人造業個人擔。為什麼有時候
為什麼透過懺悔、發願可以改變對方的狀況?有人會覺得不
衲回答:
與我們直接或間接有關係的眾生,統稱為「與我們有緣的眾
【 大小乘之別 】
《大智度論》上說
大乘人修自利心
就像千牛萬馬拉一條船一樣;
小乘人修自利行
就像一牛一馬拉一條船一樣。
小乘人是為自己而修所以一人用功;
大乘人為一切眾生而修
看到一切眾生有苦難
他就不停止地修
如此修自利行力量更強大
因為一切都以利他為根本。
文 / 法藏
大乘人修自利心
就像千牛萬馬拉一條船一樣;
小乘人修自利行
就像一牛一馬拉一條船一樣。
小乘人是為自己而修所以一人用功;
大乘人為一切眾生而修
看到一切眾生有苦難
他就不停止地修
如此修自利行力量更強大
因為一切都以利他為根本。
文 / 法藏
【 佛前供燈 】
《佛說施燈功德經》中提到供燈可得三淨心、三明、四可樂 之法,臨終得見四種光明,生三十三天等功德。
供燈時可默祝願:「以此燈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願此燈 遍照十方法界,以大智慧光明照破煩惱黑暗,令一切有情皆 得利益」。
文、圖 / 法藏
供燈時可默祝願:「以此燈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願此燈
文、圖 / 法藏
【 菩提心的實踐 】
經上說
菩提大樹以一切眾生為地
菩提的樹要種在地上才會滋長茁壯
然而你的菩提樹要種在哪裡?
就種在眾生的身上
也就是說
你如果要成佛
除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利益
這樣子的空、假、中正見去利益一切眾生以外
你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的
你唯有做這件事
這即是菩提心的實踐
文 / 法藏
菩提大樹以一切眾生為地
菩提的樹要種在地上才會滋長茁壯
然而你的菩提樹要種在哪裡?
就種在眾生的身上
也就是說
你如果要成佛
除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利益
這樣子的空、假、中正見去利益一切眾生以外
你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的
你唯有做這件事
這即是菩提心的實踐
文 / 法藏
【 朝山的修持法門 】
朝山於漢傳佛教及西藏佛教等大乘佛教流行的地區,皆有此 特有的修持方法,大抵依《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精 神,而行此參禮佛菩薩的修持。
可用步行,甚至以三步一拜的方式進行,主要是修持恭敬法 門,透過捨財(路費、生活費及供養三寶等)及刻苦自勵( 在大自然粗地瓦石上,風吹日曬、寒暑不懼,病惱不退), 以表自己求法及憶念佛菩薩的決心與誠意。從中可以達到消 除業障、憶念三寶功德、鍛鍊修道意志以及培養修行福報等 修行的功德利益。
文 / 法藏
可用步行,甚至以三步一拜的方式進行,主要是修持恭敬法
文 / 法藏
【 往生何處皆由心具心造 】
往生哪一個淨土或往生何處,主要是以臨終前的念力、業力 、願力等作為決定的。因為,一心具萬法,乃十法界皆具, 每一個淨土都是心具心造,地獄、餓鬼、畜生道等亦是一念 心中所具所造!
然而,妄想雖「理具」淨土,可是卻只能「 事造」與煩惱相應的六道境界!因此,要往生佛國淨土,那 就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若反之惡念相繼,那就會往生心 具心造之三惡道。
文 / 法藏
然而,妄想雖「理具」淨土,可是卻只能「
文 / 法藏
【 心淨國土淨,何仍求生極樂? 】
居士請示:
禪淨一如,就是心淨,則國土淨,當下就是淨土,何須求往 生西方淨土?
衲回答:
佛法本圓融其理是一,若淨若禪於究竟上說本無不同。但, 這是就〝理論〞上說的。雖云心淨則土淨,但芸芸眾生中有 幾個是心淨的?心不淨既已是事實,則造作惡業、輪迴苦空 亦成了芸芸眾生的必然宿命。佛陀為了教導我們超越此一宿 命,所以教我們先以不清淨的妄心,發起善念而求生西方, 待往生西方見佛聞法悟得實相之後,自然了知心淨則土淨的 道理,此時也就可以〝不必再求往生〞了。因此,求生西方 正是吾等具足煩惱之眾生所當修持,亦容易修持的善巧法門 ,這是佛陀對吾等世界的眾生,應病與藥的施設。
文 / 法藏
禪淨一如,就是心淨,則國土淨,當下就是淨土,何須求往
衲回答:
佛法本圓融其理是一,若淨若禪於究竟上說本無不同。但,
文 / 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