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從無相布施中得來;
德行,從身體力行中培養。
文 / 法藏
網頁
▼
▼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 看似不一樣的人生 】
彩繪人生,並非為了不一樣,而過個不一樣的人生;
精彩人生,也不是模模糊糊的,造個不一樣的人生;
有時人生,看似經歷了很多,又好像不虛度青春般;
但是在還沒有找到自己、回到覺性時,那個看似不一樣的人生,就只是一種表面的榮耀。
文 / 法藏
精彩人生,也不是模模糊糊的,造個不一樣的人生;
有時人生,看似經歷了很多,又好像不虛度青春般;
但是在還沒有找到自己、回到覺性時,那個看似不一樣的人生,就只是一種表面的榮耀。
文 / 法藏
【 生命的樣貌皆由己造 】
生命沒有偶然、恰恰好發生,也不是自己比較倒楣,生命是 由自己的過去所造堆疊而出。
好比:早上醒來時,已經忘記前天吃了什麼。忘記不代表沒 有產生作用,凡走過、曾做過的必留下痕跡。就算忘記曾經 做過的事,可是生命還是會繼續向前走。
好比:早上醒來時,已經忘記前天吃了什麼。忘記不代表沒
【 生柔軟心 】
能見到自己的過失,承擔「我錯了」這句話的人,也就是在 為自己找出口、放下對立、放下我執的人。
一個能放下我執的人,也就能夠在不圓滿的因緣中「將心比 心」的,待人如同對待己一般的柔軟。
當柔軟心生起時,也就生起了慈心;有了慈心,才能支持智 慧的運作。
文 / 法藏
一個能放下我執的人,也就能夠在不圓滿的因緣中「將心比
當柔軟心生起時,也就生起了慈心;有了慈心,才能支持智
文 / 法藏
【 人生過度注重享受,就容易迷失生命的方向 】
人生好比:
在一個山洞裡,有無量的金銀財寶。
守衛者(死神)讓尋寶者(眾生),
無限制的在山洞裡挖寶(修行),
挖到的寶都歸於尋寶者(福智、自在、解脫~),
但是限時一天一夜(生命)。
在這麼有限的時間裡,
當然要不眠不休的挖。
挖完寶藏後,
再來大睡特睡(證阿羅漢)、
看科幻片(極樂世界)、
遨遊世界(成佛)。
在一個山洞裡,有無量的金銀財寶。
守衛者(死神)讓尋寶者(眾生),
無限制的在山洞裡挖寶(修行),
挖到的寶都歸於尋寶者(福智、自在、解脫~),
但是限時一天一夜(生命)。
在這麼有限的時間裡,
當然要不眠不休的挖。
挖完寶藏後,
再來大睡特睡(證阿羅漢)、
看科幻片(極樂世界)、
遨遊世界(成佛)。
【 如何立下生命的方向 】
生命有好多的難題,在面對選擇時,我們可以用4個方法, 讓自己的抉擇導引向〝對的方向〞。
第一,面對自我:反覆的與內心的自己對話,問自己的想法 、感覺、為什麼、是什麼…?
第二,廣學多聞:不要太相信自己現前的感覺,可以聽聽多 方的意見,可能是一個〝善知識〞,也可能是一本〝經典〞 。
第一,面對自我:反覆的與內心的自己對話,問自己的想法
第二,廣學多聞:不要太相信自己現前的感覺,可以聽聽多
【 修行的高度 】
若以站在地球上,凡夫的角度來看,山有高低的差異相;但是對於站在月球上,佛陀的角度來看,地球如同沙子一般,已經無所謂的哪個山高、哪個山低了。
道理一樣~ 當我們還是凡夫時,站在一樣凡夫的立場來看你我,就會去分別好壞對錯、是非美醜、善惡賢愚;但是當我們成佛,來看一切的眾生時,則一切眾生皆是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文 / 法藏
【 看見自己的覺性 】
「覺性」非來自於賜予,而是自己生命內在的完成。
內在的覺性,一定具有幾點性格:
1.內在自我的滿足,
2.絕不傷害人、充滿愛、與人性關懷,
3.對生命沒有迷惑、疑惑,
4.獨立於一切權威之外、不服膺於誰而得、超然獨立的生 命。
佛教對生命的建議與啟發,是讓每個生命都能看見自己的覺 性,這個夢想是一種期望,非虛無飄渺。
文 / 法藏
內在的覺性,一定具有幾點性格:
1.內在自我的滿足,
2.絕不傷害人、充滿愛、與人性關懷,
3.對生命沒有迷惑、疑惑,
4.獨立於一切權威之外、不服膺於誰而得、超然獨立的生
佛教對生命的建議與啟發,是讓每個生命都能看見自己的覺
文 / 法藏
【 相信因果 】
佛法以因果為其根本,以緣起為基礎,以了生脫死為目標。
自利,是以自己了生脫死;利他,是以幫助他人了生脫死。
但是要怎樣才能了生脫死?要信因果,確確實實的看清因果 。因果,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情,比如:有人做壞事被抓去 監牢內關,這就是做壞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子女不孝 ,自己要想想看,過去怎麼對待長輩的,既使這輩子沒有, 上輩子一定有,所以今天才會遭受這樣的果報。你現前所遭 受的,絕對不是你倒楣、比較衰而遇到,這就是因果觀念。
自利,是以自己了生脫死;利他,是以幫助他人了生脫死。
但是要怎樣才能了生脫死?要信因果,確確實實的看清因果
【「造反」的人生觀 】
東方人被既有的價值、文化、社會所束縛,
而從來都是別人告訴我們要怎樣過日子,
比如:要考個好學校、拿好成績,才可以做大官;年紀到了,就應該要結婚、生子…等。
好像人生理所當然的要隨順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而過 。
尤其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體制下,華人學子更是被教育出不會思考、固行化的思想。傳統的教育,教會許多人成為考試的機器,卻也讓更多人無法發展出個人的興趣,乃至失去對生命的熱誠,而茫茫然過日子。
而從來都是別人告訴我們要怎樣過日子,
比如:要考個好學校、拿好成績,才可以做大官;年紀到了,就應該要結婚、生子…等。
好像人生理所當然的要隨順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而過
尤其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體制下,華人學子更是被教育出不會思考、固行化的思想。傳統的教育,教會許多人成為考試的機器,卻也讓更多人無法發展出個人的興趣,乃至失去對生命的熱誠,而茫茫然過日子。
【 法 寶 】
什麼是『法』?為什麼『法』叫做「寶」?
法就是佛陀自我修行開悟的軌跡
也是一切眾生依著這樣子的軌跡跟軌則、原則
也能夠跟佛一樣修行開悟
所以法是一種規則、法則、道路
依著法去實踐
那麼你就能夠成佛
法就是佛陀自我修行開悟的軌跡
也是一切眾生依著這樣子的軌跡跟軌則、原則
也能夠跟佛一樣修行開悟
所以法是一種規則、法則、道路
依著法去實踐
那麼你就能夠成佛
【 找尋內心本然清淨的覺性 】
往回找到自己的覺性
你就發展了完整的慈悲、智慧、無我
天台家講叫做你找到了中道實相
所謂「中道」就是不偏人、也不偏我
不偏自私、也不偏任何的理想
你就會看到一切宇宙如實的存在
而不會有自我的妄想
你就發展了完整的慈悲、智慧、無我
天台家講叫做你找到了中道實相
所謂「中道」就是不偏人、也不偏我
不偏自私、也不偏任何的理想
你就會看到一切宇宙如實的存在
而不會有自我的妄想
【 世界紛紛擾擾的原因 】
這個世界上為什麼紛紛擾擾?
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叫做娑婆?
只有一個原因
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
結果一個家以自己的家為中心
一個社會以他那個社會、社區為自我中心
一個城鎮以他那個城鎮自我為中心
一個國家以他那個國家為中心
民族以他自己的民族為中心
乃至世界以各各世界、各各國家為中心
所以每個人都相互侵牟
無有寧時
苦難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叫做娑婆?
只有一個原因
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
結果一個家以自己的家為中心
一個社會以他那個社會、社區為自我中心
一個城鎮以他那個城鎮自我為中心
一個國家以他那個國家為中心
民族以他自己的民族為中心
乃至世界以各各世界、各各國家為中心
所以每個人都相互侵牟
無有寧時
苦難就是這樣來的
【 增長往生願心 】
我們念佛念念要增長願力。念佛重如泰山,什麽叫重如泰山 ?法界心中念出的佛號,還入法界心中去;這是就心來說。 從實相義來說,但就願往生這件事情來講,你必須句句與往 生之願相應,這句佛號才不白念。
打個比方說,有一顆樹,平常你就用一根繩子往西邊拉,它 就慢慢長,再往西邊拉,再長再長。你拉它三年,這顆樹一 定朝西邊長,哪一天把這根繩子弄斷了,樹還會繼續朝西長 。長到很大棵了,你拿鋸子去鋸,不用拉它,它還是會往西 邊倒。我們人的願心亦是如此。要增長往生願心,念阿彌陀 佛要至誠懇切。
文 / 法藏
打個比方說,有一顆樹,平常你就用一根繩子往西邊拉,它
文 / 法藏
【 易往極樂世界的道理 】
眾生雖然是眾生,不過是「如幻的」作眾生。諸佛雖然號稱 成佛,也不過是對眾生而說成佛,其實無佛可成。眾生、佛 都離不開一個「心」字,所以心為一切的主導,而心實無心 可得,心其實只是展現了中道了義的道理,心其實也是一種 真理的顯現而已。所以,佛、眾生都離不開一個心字。是心 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眾生,是心作眾生,都是心在作主 導。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既然是空,它沒有差別,佛 跟眾生都是心所作,而心是諸法當中的一個法,它也是空。 就空性的理上而言,眾生跟佛是沒有差別的。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既然是空,它沒有差別,佛
【 徹底的覺悟 】
你內在有一種覺性
這個內在的覺性能能使你的眼睛所看到的
不只是你現在所看到這種自私自利的對象
你的耳朵所聽到的
不只是眼前這些聲音
乃至你心裡所想到的
也不只是你自己的利益、欲望等等
這個覺性具有什麼樣子的內涵呢?
具有能夠看到全部宇宙的一個本質
你能聽到、看到、感受到
你對待一切眾生
突然間有一種絕然的平等
你不需要犧牲你自己
然而你卻可以利益一切眾生
這個內在的覺性能能使你的眼睛所看到的
不只是你現在所看到這種自私自利的對象
你的耳朵所聽到的
不只是眼前這些聲音
乃至你心裡所想到的
也不只是你自己的利益、欲望等等
這個覺性具有什麼樣子的內涵呢?
具有能夠看到全部宇宙的一個本質
你能聽到、看到、感受到
你對待一切眾生
突然間有一種絕然的平等
你不需要犧牲你自己
然而你卻可以利益一切眾生
【 具足慚愧心與謙卑心 】
凡事依於自私所建立的事相,哪怕你的話說得再好聽,基本 上都可能是惡的;傷害一般的人,乃至一切的眾生,都算是 一種惡,可是做為一個人,你不可能不傷害其他動物、生物 ,所以在這種情況該怎麼辦?要具足慚愧心與謙卑心。
比如說你要住一間房子,就要開墾土地,你要種菜,也要開 墾土地,那你就會把那些蟲子給趕走、弄死,這確實某種程 度上來說是不太可能避免,可是你就要具足什麼呢?具足一 種謙卑,什麼叫謙卑?就是不掠奪這世間太多東西的這樣想 法,同時也要慚愧說,你傷害了別人,像這樣子的意念,可 能使得你的生活當中的過失減到最低,這就是佛教徒應有的 一種態度。
比如說你要住一間房子,就要開墾土地,你要種菜,也要開
【 南無阿彌陀佛 】
法藏菩薩當時他說:「設我得佛,以下四十八願皆當成就, 否則不取正覺。」也就是設我得佛,大乘的理體,大乘的無 盡大悲,大乘的徹底方便,都要圓滿的展現,我才成佛。今 天我已經成佛了,我不再叫法藏菩薩,我叫阿彌陀佛了。也 就是徹底的理體我已經證得,徹底的大悲已經落實,徹底的 方便已經完成,才會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這世界上存 在。
【 菩提心 】
菩提心,就是孟子講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那個惻隱之心 的極致,惻隱之心的惻隱是什麼意思?「惻」就是旁邊,「 隱」就是什麼隱含著,你在旁邊隱含著對眾生的那種悲念; 所以,惻隱心的最根源就是佛性,也就是菩提心。
而,菩提心是一切法當中最莊嚴,不可動搖,美妙而完整重 要的一顆心。
文 / 法藏
而,菩提心是一切法當中最莊嚴,不可動搖,美妙而完整重
文 / 法藏
【 淨土法門之修法 】
淨土法門分三類:
(一)自力的修法:西藏的淨土法門,迴向發願往生,以修 頗瓦法為代表。比喻:自己造飛機、自己飛過去。
(二)自力跟他力相感的修法:中國的淨土法門,自己迴亦 努力修持,以具備資糧,然後發願、迴向,彌陀佛有感應來 接引。比喻:彌陀佛開飛機來,可是機票要自己買。
(一)自力的修法:西藏的淨土法門,迴向發願往生,以修
(二)自力跟他力相感的修法:中國的淨土法門,自己迴亦
【 共入彌陀願海 】
一切眾生的罪業如霜如露,
彌陀的願海如光如電,
眾生的生死如幻如化,
無有涅槃,無有眾生,無有諸佛。
也就是因為這樣,
眾生當體即佛,
哪怕千劫的愚痴,
只要一念仰承,
稟承彌陀的本願,
即能如幻往生極樂世界。
文 / 法藏
彌陀的願海如光如電,
眾生的生死如幻如化,
無有涅槃,無有眾生,無有諸佛。
也就是因為這樣,
眾生當體即佛,
哪怕千劫的愚痴,
只要一念仰承,
稟承彌陀的本願,
即能如幻往生極樂世界。
文 / 法藏
【 念佛往生之利益 】
《華嚴經》上說:極方便當中有極究竟的法門。最究竟的就 是最方便的。我們常常講少林拳最沒有花招,但是最強有力 。念佛亦復如是,它沒什麽花招,甚至於不作觀想,不是強 調觀想,念佛、拜佛之前的觀想只是攝心的方便。重點就是 專心念佛。
【 一念心中具足萬法 】
在這畢竟空當中,心固然不可得,可是心有如幻的作用;境 雖然不可得,可是境有如幻的作用。
你很冷,才會穿衣服;對天人來講,沒有冷這回事,所以說 我們的心需要有這個境來給予輔助。心雖不可得,但有如幻 之用;境雖不求,但有如幻之能。這樣就不落入頑空。
你很冷,才會穿衣服;對天人來講,沒有冷這回事,所以說
【 至誠懇切、都攝六根念佛 】
印光大師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續。至誠懇切,妙、妙、 妙。”你怎麽至誠懇切、都攝六根?那“都攝六根”都攝到 哪裡去?都攝到你的法界心中來。
每次念佛時,你要這樣想:法界心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一 念佛號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極樂世界在我方寸 當中,四十八願、十八願攝受我,讓我乃至一念能得往生。
每次念佛時,你要這樣想:法界心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一
【 讀誦經典 】
「讀誦經典」即是一種修定,事實上更是一種苦行,當然可 算是「起行」。不過為了修行更紮實起見,初學者除了誦經 外,還應當誠心力行禮拜大懺悔文(即禮拜八十八佛),以 求懺悔今生、往昔所造之業障,俟業障漸消後,一切起行也 能相輔相成地一同增上了。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
【 初學行與發大心菩薩 】
我們初學行菩薩道,剛開始仍要學著「自量其力」,雖是「 對的」事,但個人威德、福報,智慧、悲心若仍不足,亦無 法成就真正的菩薩道。此時,若隨便一頭熱的投入,則不但 不能成事,甚至更會壞事。
當然,有一些事可能是對眾生極有利益,而又有相當困難度 的事,大部分的人都看到了它的困難而不願投入。此時我們 若因緣聚會,將個人成敗置身事外,以大眾長久的佛法利益 為著眼,捨我其誰,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是發大菩薩心,則又另當別論了。
文 / 法藏
當然,有一些事可能是對眾生極有利益,而又有相當困難度
這是發大菩薩心,則又另當別論了。
文 / 法藏
【 生極樂世界後的受用自在 】
生到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清淨莊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有無量的光明、智慧、壽命,永遠沒有三界生死一切的痛 苦,去到那裡可以享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完成極樂世界 的不可思議功德,一切受用都自在「等同諸佛」;攝受四十 八願功德成為自己所用,來成就你修行、開悟、證果、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