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 發菩提心 】

 


【 法偈 】

 


【 慈悲的直接表現 】

 


【 菩 薩 】


 

【 覺 受 】

 


【 觀輪迴苦,求生極樂 】


 

【 緣起因果觀 】

 


【 求懺悔 】

 


【 辦眾人之事 】


 

【 生命的價值 】

 


【 做 事 】

 


【 為什麼我們要修十供養?種種功德項目是讓眾生執著嗎?這當中的大乘深意是什麼?】

 梁皇懺中的十供養修持(香、花、燈、塗、果、茶、食、珠、寶、衣),與法華三昧中先修六塵供養,而後禮請、讚嘆、禮拜,之後才正式口宣五悔懺法其一是一致的,這種宣修供養而後禮敬、懺悔的修持方法,甚至在很多大乘密教的修行儀軌中,也都是一種常態的修法。


佛菩薩一切功德、福報圓滿,並不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物品的供給,這些供養儀式看起來都是原物品的上供儀軌,但其實是在藉由這個形式,彰顯我們佛弟子內心的虔誠恭敬供養意識。所謂佛法在恭敬中求,佛弟子們既然要懺罪、祈福,當然要先具足對大乘三寶的無邊甚深恭敬之意。而功德齋主們的「真實」供養,其實在他登記為功德齋主時,就已預先完成了,儀軌中在進行這個十供養儀式,就是要讓讓他緣想著自己參加齋主之功德,在此時更加生起恭敬供養之心。這個道理在法華三昧懺中,也有明顯的說到。法華經中也處處說到,菩薩過去是作種種寶缽、口誦、讚嘆等供養,而早日成佛的事跡。


由此可見,佛法中的所謂「不執著功德」,並非沒有形式才叫作不執著功德,這種概念是執理廢事的,而是在種種的行事功德中,不執著功德相,才可名為不著功德而有無邊功德,大雄寶殿名為萬德莊嚴正是指這個意思,這可以說是大乘法中,所謂空假不二,三諦圓融很重要的一種修行。
因此,我們現在設種種的功德項目,而讓法師、居士們來登記參加,這是第一步先讓眾生有捨心、有供養心、有歡喜心,接著在禮拜及講說的過程當中,再告訴信眾:這些功德亦不可執著,才名為真功德!由此,我們的道場大眾的梁皇懺法會種種辛勞,也就圓滿於所有眾生空有不二的修行當中了!這絕對是一場空有不二,大乘殊勝的自利利他修行。


當然也會有不少眾生,是因為執著有相的功德,而來參加梁皇懺法會。但如古德說過:寧可執有如須彌,不可著空如芥子。對於入佛法未深的凡夫而言,他當然是執著有相的,但這卻也是他種下未來體解「空有不二」深義的基本福報因緣,所謂福能潤慧,至少我們讓這樣的眾生,先修世俗的福報,將來才有可能得甚深的大乘智慧。


從以上這個角度說,梁皇懺共修大法會的殊勝用意,是無法被佛七或法華七之類專修無相智慧或福報的共修法會所取代的,這一點大家也應該要了解。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