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 你問佛 ? 你問菩薩 ? 】

網路上面到處看到這種文章:「我問佛,佛告訴我什麼什麼...」

 請問,你問佛,你見著佛了?還是起乩?還是夢中夢到?
 
「我問菩薩,菩薩跟我說要怎樣怎樣,怎麼樣才是怎麼樣…」,你問菩薩,你問哪一尊啊?現在連出家人也到處傳這種文,這是混淆佛教的做法,應該改正。
 
你問佛,佛都入滅了,哪時候遇到佛了?無論是起乩還是寫沙盤,這都是民間信仰的做法,不是佛教的做法,大家要善分別。
 
 
《 法藏法師法語 》
 

 

【 請轉法輪 】

 


【 慈悲沒極限 】

 


【 勇於行善 】

這個時代,需要每一位公民勇於行善的行動力。


 

【 如何在生活中修「空假中」?】


所謂「空」,要看清「緣起」,從大的宇宙範圍,漸漸縮小到地球,再縮小到社會,再縮小到你的家庭、你受的影響,那就是緣起。
 
觀察緣起才知道,一切皆有因有緣。基於「有因有緣」,那「無緣不生一切結果」。你就發現了,這是性空的本意,它本來就這樣。
 
接著,你要能起「妙有」。一切煩惱都是妙有,對我自己,我生起菩提心。他的煩惱讓我有菩提心。因為眾生有苦故,我當誓願成佛。
 
再來,因為眾生有苦,也讓我好苦,所以讓我精進。我有苦,我才會懂精進。再來,眾生讓我苦到受不了,我才能修忍辱,我才能修布施,我才能修精進。這就是苦的妙用在這裡。
 
一切的苦,無非都在告知你,「我的我執還那麼強」!你才會這麼苦啊!覺得沒面子啊!覺得不知道怎麼辦啊!「誰」在不知道怎麼辦?「我覺得好丟臉!我想在地上挖洞,要鑽進去了。」你看你那個顏面感多強!那種我執感多強!生起來一定會煩惱。
 
煩惱,第一個要「看到」,第二「忍辱」,第三要「觀察它的緣起相」,接著觀察到它的「我執相」,都是我執所生。那最終落入到「這一切,都是發起我菩提心的」,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緣起當中,我的現前煩惱跟它對應,而生起如幻的我執。我要喚醒內在的覺性。
 
所以,說它是「空」,它卻有作用。說它「有種種的作用」,可是它那些作用,不是我在凡夫立場上看到的「煩惱的作用」。這一切的作用都是讓我增長菩提心用的。而菩提心在哪裡?在我內心裡。我總是看不到它,但是它,讓我能懺悔,讓我能警策,讓我能看到我執,這本身就是它「不可思議的佛性」之作用,這叫做「中道義」。
 
「中道義」不盡然是從「即空、即假、即中」、「非空、非假,即是中」這樣來看,是「即空、即假,非空、非假,當下即是那一念覺性義」。你也不知道,可是,你知道它苦的本身,你就知道,那是你的覺性在起作用。你知道你要修忍辱,這個能知的心,就是你的覺性。所以它是不思議的,說不上是什麼樣子的,但是你得相信它存在,這就是你的「中道見」。
不容易,所以怎麼辦?要一直誦經,一直誦經,然後一直拜懺。
 
 ~ 法藏和尚天台講座開示 ~
 

 

 

【 一句佛號即具教、理、行、果四義 】

教是佛陀所說之言教,
理乃言教中之義理、
行則依義理而起行、
果即行持後所證之聖果,
此四者乃佛法大綱宗旨。
 
憶佛念佛,實在是得道的捷徑。過去眾生機利,隨修一法門,教、理、行、果四者具備;今則機鈍,若捨淨土法門,即難具此四,難得果證。
 
蓋淨土法門普收上、中、下三根機,乃諸佛徹底悲心所繫,無論是定性聲聞、緣覺、菩薩,或不定性、無種性等五種根性之眾生,皆共導歸於淨土,能使上聖下凡同證真常。
 
所謂:
九界眾生離此淨土法門,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捨此淨土法門,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
往聖前賢,人人趣向淨土;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極樂。
 
故而《華嚴經》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莫不求生淨土;
祇園演說《彌陀經》以來,西天東土一切著述,率皆旨歸極樂蓮邦。
 
《 法藏法師法語 》 
 

 

【 何謂常懷慚愧? 】

 


【 如何實踐對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之信心? 】

我們要能真正的相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的不可思議,才能真正從念佛當中,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而保證臨命終時必得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但所謂的相信彌陀名號不可思議,可不是嘴上講講相信,然後悠悠忽忽地修行,就是相信了,而是需要我們用生命投入念佛之行動的。
 
我們敢用一分的誠意與行動,去真實的實踐我們的信心,去相信彌陀佛真實不虛之功德,彌陀佛將會用十分的不思議加持,來回應我們。
 
唯有這樣真誠的實踐我們的仰信,才能讓彌陀佛名號之不思議力量,從我們的內心裡湧現,進而產生強大而不可動搖的願心。讓我們在臨命終時,不為各種困難、業障所迷惑、障礙,讓我們必定得以往生!
 
 
---法藏法師法語--- 
 

 

【 勇悍地抓住曙光乍現的修行善念 】

 


【 修行的功德會被取走嗎?】


 

【 什麼是「法華三昧」 】


 

【 利益眾生之心 】

大乘人學佛、修行,唯一目的是為令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不是為自己求安樂。這種願心就是菩提心,表現在外的就是大悲心。 


然而我們救濟一切眾生,一般初發心的人是認為:眾生可憐、造惡,當為我所救濟。這是下根人的這樣思惟。
 
中根的人是看眾生造惡有,我不應當於彼起傲慢之心,應當助他離苦得樂、離惡修善。
 
上上根人看一切眾生皆是如如佛,那麼一切善惡之法有如幻的分別而無真實之義,所以說以無限的恭敬感恩之心,於一切惡法中利益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利益!
 
 ~ 法藏法師法語 ~
 

 

【 佛法與藝術 】


【 這個題目總是難解…… 但越是難解的 越是佛法的所在! 】

 


【 是不是曾經相信了對方口中的永恆 】

是不是曾經相信了對方口中的永恆

就覺得沒有別離的一天來臨呢?
不管是親情、愛情、道友之情,人跟人之間的情感都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像爭吵時、甜蜜時、歲月流逝時等,這就是佛陀所要告訴我們的無常,人所處的現在,「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事」。
不過也不用過於害怕無常,正是因為事事變化無常,我們才有更多的可能性喔!也在認知到有恆常的無常我們才會更加珍惜,活在當下。
佛法的小秘訣✨:當關係美好時不要一頭熱的栽進去,要有腳踏兩條船的心態!一腳享受且珍惜快樂,一腳踩在無常上,那當變化無常來臨時才能以知曉一切因緣聚散的心面對而減少別離之苦。
 

 

【 業 障 】


 

【 直心 ● 正直 】

直心是道場,
犯錯直下承擔,
沒有其他的"因為...所以..."

--- 法藏法師法語 ---
 

【 宗教的五種特質 】

 


【 修行切忌好高騖遠 】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修密宗,總把念佛看得沒用。

他們只知道禪宗機鋒妙語的玄妙,相宗法相的精微,密宗威神的廣大,卻不知道縱然參禪達到大徹大悟,只要煩惱惑業沒有斷淨,生死依舊難了。
 
相宗,不破盡我執和法執,縱然明白種種名相,講起來頭頭是道,又有什麼用;密宗,雖說可以現身成佛,然而能成佛,決非薄地凡夫的事。學密宗的人著魔,都是因為不自量力,妄求神通、成佛。密宗現身成佛,或者說即生成佛,這和禪宗見性成佛的話一樣,都是指修行達到的功夫程度,不是真的立地成佛。
 
現身成佛的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此外就算古佛再來,也沒有示現即身成佛的事。無知的人總是錯認消息,專心致志念佛,才是最穩當的法則。
 
不是說其他法門不好,而是各種法門有的契理不契機,有的契機不契理。只有念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又契機,尤其末法時代,更適合眾生根性。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 放生 VS. 救濟貧苦患難者 】

有人說:「鰥寡孤獨,貧窮患難,到處都有,為什麼不施捨救濟呢?只是熱心於不相關涉的異類,這難道不是緩急輕重倒置了嗎?」

答:「你是不知道如來教人戒殺放生的道理啊!人與動物外表雖然不同,內在的佛性卻是相同無異的。動物因為過去世的惡業,淪落成異類,人以過去世的善業,幸得人身。如果人對動物不加以同情憐憫,任意吞食動物,那麼一旦我福享盡,被殺與被吃的動物的罪受滿了,就會改頭換面,我變為畜生,它成了人,就這樣從頭償還,充填他的口腹。
 
須知刀兵戰爭的大劫難,都是宿世的殺業感招的。若無殺業,縱然身遇賊寇也無危險。那些平常兇惡歹毒的賊寇,面對沒有殺業的人,也會心生善念,不忍殺害。另外,那些瘟疫水火等等的災難橫禍,戒殺放生的人也是絕少遭逢的。
 
由此可知,愛護動物的生命,原本其實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
 
對於鰥寡孤獨、貧窮患難的人,也應當隨分隨力實行周濟,豈有戒殺放生的人,就不做這些慈善公益事業的呢?
 
然而,鰥寡孤獨雖然深為可憐,尚未至於死地,動物則如果不行救贖,立刻就會成為拈板上的肉、鼎鍋裡的菜,很快就到人的肚子裡去了啊!」
 
又有人說:「物類無盡,能放多少?」
答:「須知放生一事,最可貴的地方,其實就在培養人們愛護物命的善良慈悲之心,希望人們能夠體會放生的心意,油然而生憐憫之心,不忍食肉。既不食肉,捕捉殺害者也就會停止殺業。這樣,水陸空行一切物類,就能自在飛走遊行於它們各自的世界。這豈不成了不放而普放,把天下全部當作一大放生池了嗎?
 
縱使不能人人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則有無量的水陸生命,得免殺戮,況且不止一個人呢?再說戒殺放生,還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斷除鰥寡孤獨、貧窮患難的因,作長壽無病,富貴安樂,父子團圓,夫妻偕老之緣。
 
所以說戒殺放生,正是在提前周濟,讓人們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遇鰥寡孤獨等苦,長享富貴長壽等樂。這難道不是讓全天下眾生都得到幸福的好事嗎?怎麼可以漠然置之呢?
 
請大家仔細地想想吧,戒殺放生究竟是積極幫助人,還是只積極幫助動物,是不是緩急輕重倒置了呢?」
 

【 大善知識 】


面對自身所愛、所貪,所求、所做,所怒、所惱,所苦、所惑與所修、所行的一切人、事、物、境,

無論染緣、淨緣,壞事、好事,可得、不得,逆境、順境,或善法、惡法,

他(她、它)們都是修道中的大善知識,

都有著無始以來與自己的「大因緣」。

 
~ 法藏法師法語 ~

【 以病苦為師 】

印光大師自書「死」字,掛在床前時時自我提醒,真是好!不過年輕人死人看得太少了,「死」字恐怕還不貼切,倒不如掛個「病」字,應該會更貼切。
 
時值末法,眾生報體陋劣復又冤業深重,重病一來,萬般不由己。經云:「諸佛以八苦為師」,而生病,正是八苦之一,在這個病惱眾多的時代,我們實在可以好好地以病苦為師!
 
法藏法師法語 ~
 

 

【「全人」的教育理念 】

所謂的「訓練有素」,意謂對某些特定的技能有所專精,然若只片面地知道某些技能或道理,怎麼可能把握住在本質上屬於整體不可分割的宇宙真理呢?另一方面,雖然在某些特定的學問上是專家,可是由於在另外的人生領域中顯得過度無知,如此反而失去了人生而為人的價值。近百年來的西風東漸,盲目推行洋式末流教育的結果,常常只是教育出一些訓練有素的「專家」,而不是成熟人格的「君子」。

孔子曰:「君子不器」誠為良言,要成就為一個人中君子,那是全性起修、全面增上的事,怎可只是片面地訓練與增上而已呢?因此君子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君子當然不能沒有專門的特長,但是卻又必須兼顧其他人格特質和世間學問的培養與成就,如此才是一個「完全的人」,這是君子之所以「不器」(不可只專精於某一專長)的道理,這也正是「全人」的教育理念。
 
法藏法師法語 ~
 

 

【 活在當下 】


 

【 死心修道 】


 

【 吃苦當作吃補 】

 


【 生命的內在觀照 】

有情生命,其貪生怕死的本質是一樣的。人同此心,哪怕是小到一隻螞蟻也會貪生怕死。
 
所謂不殺生,除了人以外,豬、狗、貓、羊等動物也不殺,連螞蟻蚊子我都不殺,不是因為我濫慈悲、膽子小,或者害怕佛陀處罰於我,所以我不殺一切眾生,是因為基於我對一切生命有不動搖的信仰!我信仰:「我不希望被看輕」;「我不要被任意地宰割」;「我自己生命內在的痛苦與自尊,及活命的內在渴望是多麼的強烈」!
 
這無關乎法律、文化、責任,更不是神話、神諭,而是基於對自己生命的內在觀照,也害怕莫名的死亡,所以我能體會一切大小動物也內在的恐懼死亡,所以我不打殺牠們,這就是將心比心!是你深刻的自我瞭解,且深刻觀察生命的悸動與內在的感觸,同樣在面臨死亡恐懼之際,你會自然流露出來無有止境的慈悲,以及設身處地的觀想。僅此而已!
 
 
~ 法藏法師法語 ~
 

 

【 做事業 】

 


【 從 自 我 改 變 做 起 】


 

【 以終極關懷完成現世目的 】

 


【 三世冤 】

 


【 善心召感善因緣 】

 


【 法 語 】

 


【 企業的價值 】

 


【 佛 法 】

佛法,佛教之法,從來就沒有一個很霸道的想法,認為所有人類都應該信佛,佛教沒有這麼樣強烈的想法;

不同於其他某些宗教的主張:我的宗教是唯一真理;不信仰我這個宗教,基本上都是潛在的問題者或者潛在的不恰當行為,所以它在文化的思維上面,就有一種比較唯我獨尊的態度。
佛教一向不這樣,也就是因為不這樣,所以適應力夠強,也更加要求佛弟子要擁有更開放的心靈來面對萬事萬物。
 
然而,開放也意味著,會給自己太多自以為是的解釋而做錯了事,這也需要注意的。為了避免相對太開放而沒有紀律,佛教對於出家人或者某些修行到一定層次的居士來講,是有一定要遵守的戒律。
 
《法藏法師法語》
 

 

【 聽聞佛法的感受 】

講解佛法或人生道理,講跟聽都是種享受,兩者之間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計算、得失,而是一種人生裡頭的清腸、排毒,講與聽的人都全身舒暢。
想想看,要是吃了好幾天大魚大肉,都沒有上廁所,突然間想上廁所,一定不會只上一半,而是想完全排掉,為什麼?因為全身舒暢。
這樣形容是想加深大家的記憶,告訴大家聽聞佛法,其實不是加法,不是為了堆積什麼知識,真正的人生心靈哲學,其實是排除法、是減去法,是減低每個人很多的負擔、執著、難堪、堅持、恐懼、不確定。讓人聽聞之後,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會有「噢!對哦!我怎麼那麼想不開?啊!現在沒事了,舒服!」的感覺才對。
 
《 法藏法師法語 》
 

 

【 依於性善與自覺為信仰 】

依於人性本善與心靈自覺的信仰為基礎,關於社會正義、推行慈善,凡對的事,不論結果,努力去做就是了,這是我的信仰。
我們一生當中,做過多少錯事?過年時跟朋友拚酒,喝完一言不合打架;看到那個人心裡不爽,人前人後講人家壞話;跟這個人沒感情了,說分手就分手。這些都是傷人的事,我們還不是做了?
今天好不容易有個對的、對大家都好的事,還猶豫什麼、擔心什麼?
我們都不是聖人,要勇於面對、承認我們曾經有的過失;學佛的人應該勇敢去做對的事,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有力量的信仰。
 
《 法藏法師法語 》
 

 

【 幸 運 】

好運氣是來自於福報,
但幸運的發生需要在對的時間共同聚集,
因為它是緣起的,絕不會毫無原因,
也不要心存僥倖;
請小心!
若是太期待幸運這個概念的時候,
會造成你忽略因果,忽略努力;
幸運也會造成忌妒,產生我執,
憤怒別人的太幸運,所以我要去傷害他;
所以因果觀念格外重要,
我們要堅信因果,
你所做的任何事都會產生業報,
好事壞事都不會跳過因果。
 
《 法藏法師法語 》
 

 

【 善 軟 心 】

佛法中的善軟心,其「善」是指時時刻刻憶念佛,全然地信任佛,具足此正見。

「軟」是懂得戀慕佛,全然地投靠,不忘教法。
「善軟」可譬如小孩戀慕父母,對其教導知其善意,不起惡心的這種心質。
「善軟心」是了知佛法不可思議之信念,以及佛為我累劫修行,念念不捨於我的慈悲體貼。
佛是宇宙無上的智者,所以我們戀慕佛,就永遠會有個最高聖人的形象在自心中,同時也就是在跟自己內在的佛性相感,憶念佛即在呼喚自己的內心。
亦如念佛人對阿彌陀佛充滿善軟心、戀慕之情而全然投靠。戀慕佛的心情是大乘非常重要的善根,善軟心即是助顯第一義諦。
 
《 法藏法師法語 》


 

【 淨土法門念佛修行的起碼標準 】

 


【 將心比心展現生命厚度 】

 


【 善巧方便度眾生 】

我們家裡如果是高樓大廈,也可以把「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大大的寫在在牆壁上,或用大型海報掛在上面。
台中有好幾家大樓,將六字聖號製成廣告燈或大海報掛上了,即便有人看了說:「哼!迷信,阿彌陀佛!」這也無礙!這仍是善巧利益眾生。
還有,哪裡常出車禍、常溺死人的地方,你也可以去立一塊石碑,請人刻上六字佛號,立在那裡,以後那裡就不會常溺死人了。
像台南市更特別,幾乎在所有火車平交道口,和重要馬路的十字路口,都立有阿彌陀佛的佛龕,所以那裡就很少出車禍。
 
《 法藏法師法語 》
 

【 跨越生活誤區追求生命價值 】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