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 大、小乘的差別 】

阿羅漢只得偏空的智慧,所以他不能發展出同體的大悲,偏空的智慧能夠了生死,但是不足以成佛,這是小乘的基本意義。

所以阿羅漢與佛的差別不只是慈悲的差別而已,其實在本質上是智慧的差別。聖阿羅漢的智慧尚不及佛,所以《法華經》上聖弟子們曾感嘆的說:「欸!他每一次看到佛,就懷疑自己的智慧跟佛一樣,為什麼威德、智慧,以及神通都不如佛?」乃至自稱言:「原來現在我才知道,我是得少分的真空智慧為足。」

基本上大乘的佛法,乃是以甚深的智慧為本,而發展出無緣的大慈悲。反之,為什麼大乘的菩薩能夠得到比聖阿羅漢們更深刻的智慧?恰恰好又是因為慈悲!

剛開始是為自己而發展慈悲,然而漸漸的會因為智慧的逐漸深刻,而由然的想要幫助別人也了生死。正因為大乘行者要發展慈悲以濟度其他眾生,從而引發更深刻的智慧,所以大乘行者不會得少智慧為足。


文 / 法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