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要發菩提心,為利他而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乃至在家菩薩戒等,同時並多聞薰大乘的教理,多拜佛、念佛,隨緣隨力供養三寶、在大乘的道場當中服務及隨緣隨力布施助人(財、法二施,如 參加善緣慈會)。如此漸漸修入大乘的心行,必漸能養成並調熟大乘的種性。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 調熟我們的大乘種性 】
修學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發起自利利他、誓願究竟成佛(不只是求作羅漢)的菩提願心。為了成就並堅固如此的願心,行者首先須親近大乘的善知識(修學大乘佛法的出家師父),平時則當以定課的方式讀誦大乘經典(《金剛經》、《彌陀經》、《普門品》 乃至《法華經》等皆可)。
接著要發菩提心,為利他而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乃至在家菩薩戒等,同時並多聞薰大乘的教理,多拜佛、念佛,隨緣隨力供養三寶、在大乘的道場當中服務及隨緣隨力布施助人(財、法二施,如 參加善緣慈會)。如此漸漸修入大乘的心行,必漸能養成並調熟大乘的種性。
接著要發菩提心,為利他而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乃至在家菩薩戒等,同時並多聞薰大乘的教理,多拜佛、念佛,隨緣隨力供養三寶、在大乘的道場當中服務及隨緣隨力布施助人(財、法二施,如 參加善緣慈會)。如此漸漸修入大乘的心行,必漸能養成並調熟大乘的種性。
標籤:
教理思想
《僧伽》雜誌 創辦、發行人;
僧伽林教育院 院長;
悟光尼眾佛學院 院長;
僧伽林文教基金會 負責人;
僧伽林文化出版社 負責人;
楠西 萬佛寺 方丈;
滿州 千華寺、永淨精舍 住持;
南化 聖天宮寺 住持;
台中 觀善寺 董事長;
高雄 悟光精舍 導師;
佛教衛星慈悲電視台 台長;
台灣宗教聯合會(發起人) 執行長;
護生善緣(慈善)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萬佛寺善緣慈善會 創辦人;
(台灣)中國佛教會 顧問;
訂閱:
文章 (Atom)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
-
(這是一種,充滿佛法觀照的人際智慧!) 牛耕田回來,躺在欄裡,疲憊不堪的喘著粗氣,狗跑過來看牠。 “唉,老朋友,我實在太累了~” 牛訴著苦:“明兒個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別後,在牆角遇到了貓。狗說:“夥計,我剛才去看了牛,這位大哥實在太累了,牠說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