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 有心於事,無事於心 】

在佛門發心,為的既是修道,因此事情並非自己找來的,而是在善巧的悲念之下,努力地分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然後,當沒有更適合或願意的人去做時,你隨緣地把它承擔起來,盡心盡力地讓事情做得如法些。

沒有所謂的成功或失敗,既是修行,那麼事情的過程即是目的。如果有錯誤,自可坦然地檢討,甚至讓給更適合做的人,並無所謂的「失」;如果有成就,那也是因緣和合之下結果,連多看一眼都不必,更何況有「得」的感覺?菩薩「無事於心」的況味大概與此差不多吧!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