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 培養正念現前的方法 】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度眾生是難行之事】

度眾生、行菩薩道本來就是很難的。

我們發心行菩薩道時,
往往那與我們有緣的眾生,
恰恰就是不讓我們度的眾生。
也正因為這樣,
菩薩道才會莊嚴、
才可能偉大。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大雄寶殿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 為什麼我們要修十供養?種種功德項目是讓眾生執著嗎?這當中的大乘深意是什麼?】

梁皇懺中的十供養修持(香、花、燈、塗、果、茶、食、珠、寶、衣),與法華三昧中先修六塵供養,而後禮請、讚嘆、禮拜,之後才正式口宣五悔懺法其一是一致的,這種宣修供養而後禮敬、懺悔的修持方法,甚至在很多大乘密教的修行儀軌中,也都是一種常態的修法。
佛菩薩一切功德、福報圓滿,並不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物品的供給,這些供養儀式看起來都是原物品的上供儀軌,但其實是在藉由這個形式,彰顯我們佛弟子內心的虔誠恭敬供養意識。所謂佛法在恭敬中求,佛弟子們既然要懺罪、祈福,當然要先具足對大乘三寶的無邊甚深恭敬之意。而功德齋主們的「真實」供養,其實在他登記為功德齋主時,就已預先完成了,儀軌中在進行這個十供養儀式,就是要讓讓他緣想著自己參加齋主之功德,在此時更加生起恭敬供養之心。這個道理在法華三昧懺中,也有明顯的說到。法華經中也處處說到,菩薩過去是作種種寶缽、口誦、讚嘆等供養,而早日成佛的事跡。
由此可見,佛法中的所謂「不執著功德」,並非沒有形式才叫作不執著功德,這種概念是執理廢事的,而是在種種的行事功德中,不執著功德相,才可名為不著功德而有無邊功德,大雄寶殿名為萬德莊嚴正是指這個意思,這可以說是大乘法中,所謂空假不二,三諦圓融很重要的一種修行。
因此,我們現在設種種的功德項目,而讓法師、居士們來登記參加,這是第一步先讓眾生有捨心、有供養心、有歡喜心,接著在禮拜及講說的過程當中,再告訴信眾:這些功德亦不可執著,才名為真功德!由此,我們的道場大眾的梁皇懺法會種種辛勞,也就圓滿於所有眾生空有不二的修行當中了!這絕對是一場空有不二,大乘殊勝的自利利他修行。
當然也會有不少眾生,是因為執著有相的功德,而來參加梁皇懺法會。但如古德說過:寧可執有如須彌,不可著空如芥子。對於入佛法未深的凡夫而言,他當然是執著有相的,但這卻也是他種下未來體解「空有不二」深義的基本福報因緣,所謂福能潤慧,至少我們讓這樣的眾生,先修世俗的福報,將來才有可能得甚深的大乘智慧。
從以上這個角度說,梁皇懺共修大法會的殊勝用意,是無法被佛七或法華七之類專修無相智慧或福報的共修法會所取代的,這一點大家也應該要了解。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 梁皇寶懺緣起 】

梁皇寶懺原名「慈悲道場懺法」,乃南朝梁武帝為郗徽皇后脫離蟒蛇身,所造漢傳佛教第一部,亦是篇幅最大的一部懺法。慈者與樂、悲者拔苦,懺者慚恥前愆、悔者捨離後過,因依佛菩薩之慈悲,延禮師僧起建道場,以修持懺悔之法門,得除罪積福之不可思議感應。緣起於梁皇,故以之為名。
郗徽皇后系出名門,自幼聰慧、姿色秀麗,善隸書、讀文史、工女紅,才貌出眾,遠近馳名,與武帝感情甚篤。然疑心嫉妒、性格慘毒,怒輒損物害人,故體弱多病,年三十二於武帝登基前三年,即捨報墮入蟒蛇身,受種種苦毒。幸宿有佛法善根,故於武帝登基之後,得以蟒蛇身向武帝化現,祈求作佛法功德以拔濟。
於是梁武帝乃請求聖僧 寶誌禪師,領導諸大沙門, 共同從《法華》、《涅槃》、《 華嚴》、《楞伽》等大乘經典中,擷取懺悔要義,撰集成十卷懺文。武帝依文修懺甫畢,郗皇后即脫蟒身而生忉利天。以其富含大乘佛教修己利他、發菩提心、共成佛道之旨,又文辭優美淺顯易懂,所以懺悔功深,感應迅速不可思議,乃成為漢傳佛教最重要、最隆重的懺法,而流通至今不墬。

文 / 釋法藏法師



【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盂蘭盆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佛制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令僧眾會集一處,專心修道,精練身心,堅厲戒行。僧人藉安居時期的精進修行,證得聖果者甚多,佛甚歡喜,故名「佛歡喜日」。又解夏之日,僧眾集會,自恣懺悔得清淨,故此日又稱「僧自恣日」。

「盂蘭」即倒懸之義,表示餓鬼之苦如人倒懸一般;「盆」則為救護之器,故以「盂蘭盆」解為「救倒懸」。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目犍連尊者始得六神通,欲報父母乳哺之恩,即以天眼觀見其母生餓鬼中,不得飲食,皮骨相連,日夜痛苦。目犍連尊者見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然其母以惡業受報之故,食未入口就化成灰碳。
目犍連運用神通卻不能救拔其母,悲號涕泣的求助於佛陀。佛陀告以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具飯百味五果,置於盆中,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之美,供養十方自恣僧,則能仗此功德,使現世父母六親眷

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光華。
目犍連尊者依示行事,是日,其母得脫餓鬼之苦。由此,佛再慈悲叮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佛教徒遵行佛制而有「盂蘭盆節」。
所以日後佛弟子也都在農曆七月僧伽解夏後,舉辦齋僧,或共修法會以超薦累世父母,因此七月也是「慈悲月、教孝月」!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 菩薩道以出離心為根本 】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 究竟的「和解」】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 純然正命善的循環 】

 


【 淨土念佛法門易修速成 】

念佛不是迷信的宗教操作,它是一種提昇身心靈的具體方法。這種念佛的修持法門,被稱為「易修」。為什麼?因為開車可以念佛,任何煩惱來時可以念佛,走路可以念佛,躺在床上也可以念佛。這不是因為佛陀需要我們崇拜,而是當我們念佛時,能夠開發自己本具、與佛平等的清淨功德。


念佛,是讓我們能夠很快地開顯、成就自性功德的法門。對於忙碌無暇的障惱眾生而言,可說是提供消業積福、易修速成、得到現世安樂的最佳途徑



【 有德能感招人 】

 


【 初發心 】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