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善巧方便」運用佛法 】

佛法重在「用心」,不是用在嘴裡。「聽聞的佛法」要經過內心的「體會」,把「佛法醞釀」成性格的一部份,一種柔軟、慈悲與智慧,再拿出來講。

當對方抱怨或不順時,雖然知道「那是過去的因緣」,但教導對方時是「不氣不惱」,反過來用他「聽懂的話」(應機)對他說,不是硬生生的將聽到與認為的佛法一股腦的傾吐出去;這樣對方不僅聽不懂,也會認為:「啊!信佛吃素,卻變成腦袋不靈光了。」

文 / 法藏



【 文官制度的革新與強化是國家進步的基石 】

其實,臺灣的公務員比起其他國家來說,普遍的素質是越來越優的,雖然部份單位或個人,仍有傳統「衙門」的影子,但奉公守法、具有為民服務自覺的,畢竟還是多數!

但我們並不能以此為足,而不求再進步。

重點在於,我們國家正面對著世界性的競爭,全民與公務員都要有所警覺:光「奉公守法」已不足以面對世界性的挑戰了,而必需要有主動開創的熱情、具足世界性的眼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有為民服務的真性情及公門好修行的生命價值感。我們呼籲改革是為了「讓國家更好、更強」,而不是為了「否定既有的努力與價值」。

私人公司,自負盈虧,必須為自己負責、充滿危機感,所以要時時各自努力、講求效率與實益、自我求進步、隨時回應社會的需求。那代表國家機器、受用納稅人金錢、為人民所託付的公務機關,是否也該如此時時自我成長?
  
問題是,國家就像是一間「永遠不會倒的公司」一樣,身為這種不倒公司的員工,處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會有危機意識與自我進化的動力嗎?在現今的制度下,公務員一考上公務員資格,只要不犯錯,有時連行政主管都管不動他,如果他不主動努力服務人民、每天只是消極的例行公事,而不積極為社會開創新機會,誰也不能要求他要「多做什麼」。因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有功無賞、有過要罰」,薪資隨年資穩定成長,只要與長官關係做好,升遷早晚有份,我又何必冒險開創新局?這是公部門的人之所以會「官腔官調、不積極主動」的人性原因與普遍事實,畢竟好逸惡勞、逃避麻煩、我慢威權等乃是一般人的天性,這是制度不周全的問題,而非人的問題!


好公務員當然有,文章的重點,當然不在「要打翻所有的人」,而是要思考為何台灣的進步趕不上世界的前段班水準?


癥結在於:當前整個文官取才、用才制度,往往就在培養整個國家公部門因循苟且之氛圍,長期缺乏真實的業績評量與考核(參考柯P的新政措施),結果養成公務員缺乏主動承擔、積極開創之性格,缺乏國家理想與衰退危機感,甚至缺乏國家 / 臺灣 認同感。常常是,老鳥安於現狀等待退休,菜鳥被告知 / 警告:「不要太愛表現」(殘害了新進公務員的服務熱情)等等……成了一個個只做表面功夫的醬缸部門!

當然,高階領導人(政務官)眼光短小、為一己或少數的同黨利益,而罔顧國家進步與利益之所在,而造成公務員(事務官)的普遍「無力感」,這也是事實。不過不要忘了,這些高階領導人終究只是過客,也不會領一輩子國家薪水。他們來來去去,影響的是「大方向」,並非是「行政效率」與「主動積極為民」的態度與作為,而這些卻恰恰正是國家「紮實發展」的基石,也是最需要可以領終身奉的公務人員去給予支撐及維護的「行政道德與行政價值」。


高階領導人,我們每四年,用選票來審核他們的去留,那公務員我們該用什麼來審核他們的績效與適不適任?所謂上行下效,公務員是國家進步的支柱與發動者,也是國家進步的重要責任所繫,更是首當其衝必需要面對檢討的所在(不需要「針對」,但也絕對需要「面對」)!如果國人對此再不覺醒、再不思改進,國家難以進步。或者雖有進步,也趕不上當今世界的變化與競爭。

愛護這個國家,就得全體國民一起來面對儒家文化下,文官制度的整體革新需求,而不只是檢討買票意味濃厚的年金制度,否則豈只是「希臘化」,甚且有亡國之危機。

◎基於愛護臺灣這塊土地/國家,或許大家仍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審視國家的公共政策之合理性,從而讓我們的後代有更好的生活未來。

 以下我們不妨來看看臺灣近十年來的退撫支出預算總額,及其與國家年度總預算數的比例:

年度   退撫預算   總預算         比例

95      1340億     1兆5995億   8.4%

96      1347億     1兆6638億   8.1%

97      1360億     1兆6994億   8.0%

98      1368億     1兆8299億   7.5%

99      1368億     1兆7349億   7.9%

100     1339億    1兆7896億   7.5%

101   1386億    1兆9389億     7.2%

102   1399億    1兆9446億     7.2%

103   1383億    1兆9407億     7.1%

104   1418億    1兆9596億     7.2%

依以上的統計看,首先我們要問的是:退撫金占國家總預算的5%以上,是否為一般國家的合理支出?而且與社會上的「行情」是否差距合理?

這樣的比率是否是國家目前財政所能合理負擔的範圍?

乃至這個費用本身編定時的時代背景是否特殊,而今需要「適度」調整?等等,都是國家要開放給國人進行整體檢討的部份。

再仔細看看上方的統計表,其實退撫支出正在每年增加中!!(比例降低只是因為稅收增加)換言之,我們正在面臨日益擴大的財政黑洞。同時,另外的統計指出,我們的文教支出正在減少,如此社會上的階級將更加的無法流通。何以說我們的文教支出正在減少,社會上的階級將更加的無法流通?

因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正是讓弱勢者得以翻轉的最主要方式與機會。而今國家的教育支出減低,勢必以提高學費來維持教育品質,而提高學費也意味著將進一步的擠壓弱勢者受高等教育的機會。(PS.台灣每年約有55萬名大學生進行學貸,畢業後平均一人立即背負約30~50萬不等的債務,以22K的薪資算,幾乎就是兩年的薪水。下一代的辛苦可想而知)

這種社會階級的世代相承,所造成的階級流動停滯(貧者恆貧、富者常富),日後將不可避免地更加激發社會的對立與不安。目前台灣社會已隱然充斥著仇富心態(跟計程車司機大哥聊一下你就知道了),正是這種現象的重要指標。

這也正是我們身為知識份子,何以要承擔起檢視並監督國家財政支出,是否公平合理的主要原因。除了人飢己飢的良知呼喚以外,更重要的是,今天我們自掃門前雪地,不去理會這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公共政策,最終,我們自己也將成為國家不當公共政策的受害者。


文 / 法藏
2015年7月21日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