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 如何對治掉舉? 】

所謂掉舉就是〝身心散動、思想不止、想法多而雜亂〞的意思,這乃是依於過去之業力、習氣與今生之性格而如此;

最有效的對治就是多拜佛、多念佛、多誦經、多拜懺,如此方能少於攀緣、妄想、欲求,而多於內觀、自省,且漸漸淡泊欲望、心智內斂、成熟、穩重,則掉舉之病自能減輕。



文 / 法藏


【 修行要與空、無我、解脫智慧相應 】

一切修行要與空、無我、解脫智慧相應,

要不然都是人天福報而已,

無法了生死,隨業緣所感,因緣果報而已。



文 / 法藏


【 為什麼要學佛? 】

為什麼要學佛? 因為想「成佛」!
但「成佛」又意謂著什麼呢?
對一般人而言,這個目標或許太遙遠了。
有時候我們連「明天要怎麼過」都不曉得,
怎麼有能耐去想到「成佛」的事? 

因此,若問:「為什麼要學佛」?
比較貼切現代人的回答,或許是:
學佛,至少可以幫助你現在的生活好一點,心裡的恐懼少一點。


文 / 法藏


【 憶佛念佛 】

心念佛的覺,

心念佛的悟,

心念佛的本願,

是名憶佛念佛。



文 / 法藏


【 以苦為師 】

當你看到苦時,
看到無奈時,
看到無常時,
你才能體會佛法真理,


無常業識讓人謙虛,
苦中才能成長,
無我才能放下,

順境所修都不紮實,
在逆境痛苦中而修,
那才能成長落實。



文 / 法藏


【 要不要廢死? 為何台灣目前還不適合廢死? 】

現代西方歐盟組織要求台灣廢除死刑。為何台灣目前還無法廢死?原因:

中國五千年來,我們看到像三國演義、紅樓夢、武俠小說等等,通通提到「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有仇不報非君子」的論點。五千年來的文化就是如此,有國仇家恨而不報,會被視為癟三。在中國的歷史當中,永遠都是:你來侵略我,我抵擋,最後我屠你的城。這就是文化。中國本身並沒有產生所謂宗教的救贖,中國人基本上認為,沒有哪尊神、太上老君,或無極老母是他的創造主。但是在西方,上帝就是他的創造主。我為上帝所造,上帝告訴我,要原諒敵人。當敵人把口水吐在我臉上,不能擦,要讓它自然乾。為什麼?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教育。原諒敵人雖然很難,但是我原諒他,能夠得到上帝真正的愛、真正的包容、以及上帝的救贖。所以在原諒醜惡的仇家同時,有得到等價的回報。能得到上帝真正的讚美、愛,跟最後的救贖。但在中國沒有,沒有上帝的救贖。中國人對於仇家如果不報仇,非君子。也沒有人會來讚美、欣賞那高尚的品格。在其心中並沒有能夠撫平親人被殺,而最終、最高能夠被救贖的一種依靠。

【 佛法與傳統文化 】

一位正信的佛教徒並不需要為「挑戰傳統而挑戰傳統」,也不會「為反對而反對」地反傳統!

但是,佛教徒依世尊的大悲智慧為根本所依,以確立其人生的根本價值與處世原則,而非依「人間我執為基礎的知見」或「純粹以人或特殊文化為立場」的道德觀而立身處世,這是「皈依三寶」的基本意義所在,更是正信佛教徒時時不可或忘的。

正信的佛教徒確信:佛陀乃是世、出世間唯一的究竟覺之聖者,其所說之真理與修行方法,亦是世間唯一的道路!世間其他宗教、文化思想等之神祇或創建者,即使「感覺上」好像是「佛菩薩示現」,那也仍是「外道」,佛教徒雖都予以尊重,但絕不可將之與三寶相比擬、相混淆!

【 貪愛飲食欲 】

一切吃的東西,美味感只有入喉三寸,再美味的東西,叫你吃下去那一剎那不准吞,吐出來再吃下去,你就不敢吃了!

當年,無相好佛優婆毱多尊者,度了很多人,其中度了一位美食主義者,他也想學佛,你知道尊者怎麼度他嗎?尊者對他說:「你要學佛可以,要證果也可以,我去托缽你也幫忙收集食物,然後每次吃飯來跟我一起吃。」

【 你能改變世界 】

你一個人
改變的不是這個業力成果報的世界
是你今生業報受完了之後

你能夠憑著一念堅定的決心
再依著佛的願力
馬上就離開娑婆世界

千百萬億劫以來
你都在娑婆世界流流轉轉
六道裡頭起起浮浮
牛胎馬腹過
閻王鍋裡來
你都是這樣過日子的
但是就憑著佛的願力跟你當生的願力
一筆勾消跟它說拜拜
這叫做你能改變世界

【 佛性本具 】

佛是開悟的眾生,眾生是還沒有悟的佛,

在悟的本性裏面,我們與佛是無差無別。


文 / 法藏



【 般若智慧的運用 】

以般若智慧觀自己起心動念時,對境不動,心安住於真如佛性,才能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自己一切苦厄,以慈悲包容一切眾生,對境觀照自心,以般若照見它,感恩我所有的(無論好壞),感謝我所沒有的。

一切境界都是來成就我們的,虛心接受它,虔誠懺悔,以智慧看透它,迴入空性,真如實相安住,以慈悲對待一切,一切魔難都是考驗,一切功德必須由魔難來莊嚴,並且運用你的智慧跟慈悲,還有修行的內涵,去努力去成就出來的。



文 / 法藏


【 如何才能常保持正念?以及對佛菩薩、佛法的憶持? 】

無常感要深厚!要真實體感世間無常!

憶念佛菩薩除了憶念聖法相之外,最重要是在二六時中真實地實踐佛法(不只是作功課而已)。除此之外,在實踐的初、中、後階段,懺悔業障、廣修福報的行門功課等,是不可或缺的。


生活中的種種應對、人事煩惱、因果業緣等,能用佛法的角度來處世、面對,如此生命與佛法不相分離,亦就是時時保持正念!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

【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

普賢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要常將〝死〞字掛心頭,生死苦逼,何時才能再感得人身、聽聞佛法修行?佛法不僅甚深且難遭遇啊!現時身強體健不多用功、念茲在茲,真要待老衰時再來空嘆嗎?何況,當我們不用功的時候,都在做什麼?是不是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放逸、造罪、損福報、生煩惱?

【 心死了才能與道相應 】

人在順境時就會迷失,不想修行,五陰熾盛起心動念都是罪是業,帶動身口意生起貪瞋癡造惡造業,你在求什麼?念念生死事,一切如幻如化,行業果報而已,你又能求什麼?又能得到什麼?應該心心求解脫道,了生死才究竟。

世間的一切人事物,你無法控制掌握,一切都是假,何必在人間做假事造業,再入夢中的輪迴去受苦呢,你要看到自己的愚癡與無能,心死了才能與道相應。



文 / 法藏


【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

一生短短數十年中如作夢般,(我們不識今日、不知明日),懵懂過一生,空空(呆呆)又傻傻很快就過去了,無始劫來在生死中是獨(自己)來獨(自己)去,獨(自己)生獨(自己)死,沒有人會陪你,萬般換不來唯有業自受,萬般不由人,唯有業做主,迷迷糊糊不知生死輪迴的恐怖,生生世世都以為奮鬥的人生是有意義,可以擁有一切,總以為書是我在讀,工作事業是我做,太太是我娶,丈夫是我嫁,孩子是我生,車子是我買,房子是我建的,為了追求自我無限欲望的滿足(自私自利),為了貪錢,錢賺走了我們青春健康、錢賺走我們生命、錢賺走我們的一切;為了貪情,為情愛來牽腸掛肚、輪迴生死走天涯;為了貪名,為名利與人來爭權奪利、造種種罪業啊!

【 生命輪迴本質是苦 】

世間有三苦八苦,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之苦。三苦:生命輪迴本質是苦,又有八苦所以「苦苦」,一切理想美好的事情會變質變壞,無法長久不變,而失去所感受的「壞苦」,一切法剎那生滅變異是「行苦」。

三惡道是去受苦報有無量劫苦,天人享福不知修行,福盡有五衰相,天上又有三災,「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六道輪迴甚可怖畏」,我們後面隨時都有一隻無常之虎來抓我們,命在呼吸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到來各自飛,就是親如父子在地獄受苦時,也互不代受各不相顧,這樣還有什麼值得你留戀放不下呢?



文 / 法藏


【 行住坐臥不離正念 】

行為舉動只管自己,不管別人,身受心不受。
行住坐臥不離正念,念念不迷,心心無所,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無住、無念、無相,不離當念因果圓成。


文 / 法藏


【 學佛人的日常用心 】

一個學佛的人,應該是在不合理的地方,看到他的道理;運用一切的佛法看自己,然後面對一切所有的不合道理的事情,不能夠忍受的地方,找到能夠忍受的條件、原因跟理由;看起來最平凡的人事物當中,你要學到那一個不平凡的內涵

看到一切人事物當中,背後當中你起什麼心、對方起什麼心,然後這一些心又代表什麼意思,然後這個意思又怎麼誘發你內在怎樣修行,一切生活當中隨時充滿一切的契機。

佛法的道理放在你心中,改變你自己,要求你自己,看到你自己,然後看出去的時後,只能夠看出一切都是合理的自自然然的,你不能看到別人不合理,只要自己生煩惱就是我錯,生煩惱才有修行的機會,就是有痛苦,人生才有挑戰性,我們今天學佛,才有它的意義。



【 人生如夢 】

兒女無非就是冤親債主,討債還債來的,那未生之前他非我兒,已生之後假名為兒,因緣散盡此兒不復存在,兒非真兒,夫非真夫,妻非真妻,愛非真愛,恨非真恨。

因緣使然,人生如一夢,不管好夢壞夢,都不真實,一切你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沒有一樣是你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 入中道實相 】

觀這個身體如幻如化,
能遍於十方法界做諸功德,
成就如實功德,變成實相;
觀身體的空,還要觀身體如幻,有幻化的作用,
當下能以這個幻,能修一切的功德而不執著,
能利益一切眾生,而無有眾生可利益,
當下入於中道實相。


文 / 法藏



【 以佛法做修行依止 】

我之大患,貪愛我身,才會痛苦,
我之大病,因有執著,才會生死,
我之煩惱,念念妄想,才會顛倒。

以佛法無量無邊智慧做修行依止,
以佛法無量無邊慈悲來對待一切人事物。





【 以懺悔心來隨緣消業 】

人在一生悲歡離合過程中是喜怒哀樂,不管你是貧富貴賤,在生老病死中都是憂悲苦惱,人生苦短是充滿無常,業識的苦惱與無奈,使人束手無策就來過世了,尤其命終時身體病苦折磨的痛苦,對世間一切貪戀執著,對生死無知恐慌,無依無救,會造成很大痛苦與無奈,此時不要怨天尤人,生起貪戀、嗔恨、愚痴之心,那只會使你墮入三惡道。

這一世的業識,總是由過去無明、煩惱、惡業感此生死苦果,(如是因生起有緣而有起果),才會來受這種果報,面對自造因果要懺悔,面對自造業識要自作自受,我們只要以懺悔心來隨緣消業承受業識果報,才不會隨念隨業再流轉生死



【 知命轉運始能超越輪迴 】

由於我們受到太多外在環境的影響,而忘記要面對自己的生死,因此而長期輪迴於生死之中無法出離。所以佛教告訴我們,生命乃是由一念一念不停的意志,加上這個意志所推動的語言與行動所結合而成「業」,去成就為生命無量無邊的輪迴「因緣」,這就是所謂的生命「緣起觀」;

【 用生命投入修行 】

修行,其實是用你的全生命在投入:

一切的解門是隨時匯入行門,

一切的行門必須隨時匯入生活;

一切的生活必須是返照你的自心,

而一切的自心必須是時時正見相應;

而一切的正見相應必須是在煩惱的凈除當中給予落實。




【 淨土教的「終極關懷」】

如果生死是一條河,禪宗渡河的方式是,自己去造一條船,然後自己搖槳過去,這即是代表「自力」的修法。

而淨土教雖也是要我們自己過去,但是那條船已經有人幫我們準備好了,雖然終究還是自己搖槳過去,不過對岸邊有位老師在那裡看著我們、鼓勵我們,這即是代表「他力」的修法。

雖然終究要靠自己,然這兩種修法不一樣,比較特別之處是淨土教有阿彌陀佛站在對岸,不由得讓我們產生力量。例如我們生命當中有很多時候是受人家提攜、幫助的,雖然路還是要我們自己去走,但是可能別人的一句鼓勵、保證,而讓我們能更勇敢的繼續走下去!佛接引我們往生也是這樣,他在成佛之前曾發下四十八大願,那正是他的保證,他的提攜,他的勸勉,也是他的教育。因此我們能經由「他力」而加強自己的修行力量,從而更容易地走向了生脫死之境。

【 何謂「了生」?何謂「脫死」?】

何謂「了生」?即是今生的生命在生活中所對面的一切,如學生考試、老師教書,丈夫賺錢、太太持家,老闆經營事業、員工上班做事,凡此等等所有的工作都用佛法的智慧來面對與完成,這叫做「了生」。

何謂「脫死」?就是了解死亡是什麼,以及該如何面對死亡;不但自己面對死亡時能灑脫自在,也能幫助別人灑脫自在,這就是「脫死」。

脫死不是在求長生不死;如果一個人長生不死,就不會覺得生命的可貴。就如一朵花,真的花會凋謝,正因為它會凋謝,所以當它綻放的時候才會顯得更加迷人而讓人珍惜;如果是假花,我們並不會去珍惜它,因為即使抽出來洗一洗再插上去,它還是亮麗無比,因而不會對它產生珍惜。我們會珍惜真的花,就是因為它有花開花謝的時候,而假花沒有開謝,所以叫做假的。而生命就像真的花一樣,因為有起伏才有其價值,才會讓人刻骨銘心,這也是它被珍惜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要去求長生不死,佛教沒有教人飲藥服氣得長生不老之身,他想教我們的,是了生與脫死,而不是長生不死。



文 / 法藏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