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 隨喜的無邊功德 】

我們所需要的,是認同他人的心量及避免自我膨脹的雅量。其實,肯定他人並不等於否定自己,眾生是多元的,因此佛法的表現也是多樣性的。終極的目標固然都是自他的解脫,然而沒有人能「規定」修行一開始,就必須如何,否則就不是修行。

從凡夫的立場出發,其發心與作法,都是狹隘、偏頗甚至是雜染的。對於整個佛法的住持與弘化來說,因此就需要有種種不同的發心與努力來給予平衡,這正是佛法能順應時代,流傳久遠的重要特質。
因此,不隨喜他人,打倒別人,只是削弱了自利的力量,並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更好。反之,能放開心量,從他人的立場去接受別人現下的發心和努力的內容(因為那些正是現在他人所能做或必須做的),同時並肯定他人的成就。這,正是認清了自己、肯定了自己。隨喜的無邊功德,應該是在此吧!


文 / 法藏



【 自我膨脹 】

造成不知「隨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那種不自覺的自我膨脹習氣。

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才是最圓融、最完美的,只因為我們了解它最深之故。自己短短的一句話,一個小小的動作,由於我們清楚它的內涵、起因,所以會賦予它很多,很深的意義。

相對的,他人的言語、作為,只有他人最清楚。而我們自己總是漫不經心地在瞄它一眼之後,就逕自以自己極膚面的觀察和體會,憑著自己的經驗和喜好,給予它價值的判斷。

文 / 法藏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