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 楠西萬佛寺 小普陀山禪修公園簡介 】

 

楠西萬佛寺  小普陀山禪修公園簡介

所謂「普陀山」,乃梵音Potalaka(Potala、Potaraka)的
簡略音譯,標準音譯為「補怛落迦山」,又作補陀洛山,
亦簡稱洛山,為觀音菩薩應跡之聖地。「補怛落迦」意譯
為光明之樹,因該山之小樹花白而常有光明甚香悠遠,以
此表觀音菩薩「大悲光明、普門示現」之意,山因樹得名
,故又稱為光明山、小白花山或小樹蔓莊嚴山。又補怛落
迦在古代梵語中亦有船或港之意,此表補陀洛山當距海港
甚近,或即是離海港不遠之海中島嶼。故相傳此山位於印
度南方海上,山中充滿奇珍、異石、流泉、池沼,雲氣氤
氳、林木疊翠、花香馥郁、華果盈滿,極為清淨莊嚴,多
有聖賢居住其中。山頂有池其水澄淨流出大河,周流繞山
而入海南,池側有石天宮,乃觀自在菩薩往來遊捨之寶所
。欲見菩薩者須發大願心,涉水跋山忘其艱險始能到達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遊行南方時,嘗入此山謁見菩薩
。佛教大乘經典,如:《阿彌陀佛大思惟經》、《千手千
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等,皆佛陀
於此石天宮中所說。
公園始建於民國八十一年,翌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落成,歷
時一年餘。名「小普陀山」,正以「補怛落迦山」為藍本
,更配《法華經》及天台宗相關之造景。望透過此景致之
默化,體現菩薩圓通應化之殊勝境界外,更使遊者同感《
法華經》中唯佛一乘之精神,並啟發隨學天台教觀之好樂
。故園中聖像、偈語、奇石、飛瀑、流泉、池沼、小橋、
曲徑、亭台、樓榭、石洞等景,皆有其寓意。或綠徑通幽
、或登高遠望、或低首穿行、或舉目登升,花木扶疏綠茵
遍地、荷蓮錦鯉奇木異禽,高低蜿蜒起伏有致、景象萬千
不拘一格,常有柳暗花明、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妙境呈現
。經行其間,樹芬花香、鳥鳴蟲喧、泉流涓涓,氣清神暢
,遠山白雲現、瀑聲幽靜顯,法義處處提斯、聖景時時護
念,誠謂蕩滌心靈之勝境、禪觀冥思之寶地。
園區始自山門終至菩薩院,佔地約一甲半,略述其景主要
有:二十四奇山、洗心池、寶珠石、滌塵橋、妙蓮池、佛
性洞、拜經亭、五味峰、靈山台、三諦石、三觀橋、百界
洞、千如洞、圓通亭、觀心湖、藥草坪、普門徑、化城域
、說法境、三聖嚴、涅槃路、六即亭、接引道、般若船、
龍首觀音……等。入園者除可循近途逕轉入雨花殿而登於
大雄寶殿外,亦可經行全區,途中或尋靜謐安穩之所歇息
禪思片刻,此即取名「禪修」之意。惟無論經行全區或徑
路徇出,皆可作轉心生敬以趣寶殿之前行,可謂化六塵緣
影之幻境,為修心利生之善巧。願來園者皆稟虔誠敬穆之
心,同遊菩薩大悲普化之境,則一舉手一投足,皆共成佛
道焉。
時維
佛曆二五五三年 立冬
天台宗沙門 法藏起德起融 謹識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