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 中國所流傳的各類懺法之分別 】

就現存中國所流傳的各類懺儀法本考察,以其內容形式而分,大致可分做三類:

第一類,以經文或儀文為主,當中輔以佛名、菩薩名、如《梁皇》、《水懺》等。

修懺時即同誦經一般,但隨文直誦,重在每一句了了分明,心念則隨文入觀,而起讚嘆、慚愧、勸請、隨喜、迴向和發願等心;遇到佛(菩薩)名則唱念聖號,心生敬重、供養及懺悔等念,身則問訊禮拜,進止合宜。


第二類, 以稱佛名號為主,儀文為輔,如《五十三佛懺》、《八十八佛懺》及《千佛懺》等。
其修懺方式,大體同於前者,只是多由至誠禮拜中修敬觀過,不同於前者乃由懺文導引,而有差別。

以上兩類懺法,皆屬「事懺」,但求誦念、禮拜中隨文起恭敬、懺悔等心,既不強調內心之運想,亦不要求在事懺完畢後再修實相觀等「理懺」。

第三類,則專指天台系統之懺法,如本懺、《大悲懺》、《方等懺》、《占察懺》等皆屬之。
此類懺法分事懺、理懺兩部份︰事懺主要有嚴淨、禮敬、禮讚、供養、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稱名、誦經等內容;理懺則重在依該懺法所本之經典、義理,而禪觀實相。在事懺之後更修三止三觀之理懺,乃此類懺法之重心及特色。

總而說之,懺法儀軌無論事懺或理懺,乃是藉由誦經、禮拜、懺悔乃至靜坐思惟法義(實相)等,而達到消除修懺者自身之過罪為目的。



文 / 法藏
圖/ 楠西萬佛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