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 梵唄音律之利導與應用 】

梵唄於自修的目的,是用來歌讚佛德、吟歎佛法、抒己之誠,以啟發悟性;於化他的目的,是用來「宣唱法理,開導眾心」以導俗入道的,因此其用音自然是為了「集眾行香,取其靜攝專仰」為目的。在這樣的前題下,梵唄之用音,當然就要以清淨、悠遠,莊嚴、肅穆,平雅、和緩,安定心神為高、為尚。

梵唄最重在音律之表現,與悲智之投入。雖修道不在發音、吟誦之技巧上,但梵唄之如法技巧,卻是修懺等法門,觀鍊薰修之所以。因此,依於古傳之口授,以和緩平正、深沈哀宛、清亮莊嚴、悠遠肅穆之好聲,藉由熟練的梵唱技巧,方能將內心對三寶的崇仰、對佛法的體悟、對自身的懺悔、對眾生的慈念與悲心等等,透過聲音而表露無遺!如此人與法合,法與聲合,聲與智合、智與悲合,不但法會圓周、自得大利,甚至感動人天、鬼神與百獸等,亦為自然之事。這也正是梵唄的大妙與大用。


梵唄之應用,主要分三方面︰
一者用於日常朝暮課誦及六時行道當中(上供、過堂等亦屬之);
二者用於講經前後及授歸、授戒、拔薦、度亡等法會儀式之中;
三者用於道場懺法的專精修持中。

梵唄在這三方面的應用,除了具有攝心息緣、化他導眾的使用利益之外,針對修懺當中,之所以要運用梵唄,考其用意,除了尚有讚詠佛德、知法次第等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清淨梵音的諷誦,引發修懺者內在的懺悔、慚愧與體會、覺悟之心。



文、圖 / 法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