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 戒律略釋 】

「戒」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個內容。
佛傳戒「法」,而我真心誠意的去受戒,並且適當的作觀想,然後我得了戒「體」(一種發心「要持戒」的心願種子);得了戒體之後,我們研究戒相(戒律的條文、內容),然後平常生活依所學而行,就是有戒「行」。


此中,戒法是一種概念,一種通泛的軌則,一種戒的原則。 所謂「戒」,有尸羅、別別解脫、禁制、調直,以及清涼等意思。

「別別解脫」就是你守一條戒,那條戒解脫;守這一條戒,這一條戒解脫。
「禁制」,就是禁止你不做危害眾生與覺性的任何事。
「調直」,則是把你那個諂曲的心調為正直,我們坦蕩蕩從來沒傷害人,所以半夜不怕鬼敲門。
「清涼」是持戒的結果。因為你守了戒,身心輕安、自在,效果上來講它就有清涼、輕安、涼爽、不恐懼,以及不害怕的自在果報。



文 / 法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