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 皈依心體的憶持 】

人如果不了解皈依三寶的意涵,哪怕皈依之後,也學佛、聽經、聞法了,可是產生:法的效益、憶/意念的力量、思想的方向等,就會不清楚。

雖然皈依的儀式很簡單,但是它在簡單當中有深義。當然你也可以不知道皈依的深義,只要念完三遍皈依文後就稱自己皈依了。可是這種形式上的皈依,卻難以在你的心中產生強大的皈
依之「憶持」作用。

所謂憶持,就是「憶念皈依之心體,依之生起相應的持守行為」。也就是當你面對可能違背三寶弟子該有的:思想、行為或語言的時候,你會任運的生起一種意念、一種自我的警覺:「我是三寶弟子,不應當做任何違背三寶教導、損害三寶住持的言行!」反之,也會生起正面的思想:「我應當怎樣做好三寶弟子的本份?要怎樣才能護持三寶?」

要能時時產生這種「憶持」的作用,才真正是一位已經皈依過,具有明確皈依心體的人,並且堪稱是一位適當、如法,可以做為世間人模範的三寶弟子。



文 / 法藏
圖 / 楠西萬佛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