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 我是正在學佛的凡夫,不是一般的凡夫 】

當學佛的我們說「我是凡夫」的時候,意味著我們與一般未學佛的人也是一樣,有著貪、嗔、癡的習性,有著我執與愛恨情緒的反應,一樣會自私、虛偽,一樣會害怕失敗、逃避困難,一樣有難以跨越的愛恨情仇。但我們終究是「在學佛」的凡夫,什麼叫在學佛?就是正在學著覺悟!

換句話說,學佛的所謂凡夫,跟未學佛的凡夫,仍然有著根本的不一樣的,這可分兩個面向說:


第一、未學佛的凡夫,是他自己情緒的俘虜,總是陷落在自己情緒中,不知自拔。
但是學佛的凡夫,雖然也有情緒、也可能一時失控,但終會迅速地自覺這是我執與錯誤習性的表現,並會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事實,深知情緒一起來就輸掉了自己!因此能儘速進行自我檢討、承認己過,並對他人柔軟而坦承地表示懺悔,而不是假裝從來沒有情緒。

第二、未學佛的凡夫,覺得愛恨情仇等情緒乃是天經地義的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不正義、不合理而憤怒,為失去所愛而痛苦難當,這有何不對呢?故以情緒而更長情緒,無可自拔。
學佛的凡夫,雖然也有一時情緒難忍的事實,你心裡也明白,這實在是自己「控制不住」才會如此,並不能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地繼續這樣下去。另一方面,也知道要自我觀察:這人間的一切悲歡離合、是非善惡,終究都有其三世因緣果報。人間雖可善惡是非分明,這一切卻也如幻如化、緣起無自性,故雖有分別但無須執取而生喜怒、親疏,從而得以漸漸看破、放下他人視為自然的情緒反應。

總之,我們雖然仍是凡夫,但別忘記了,我們是「正在學佛」的凡夫,不是一般不知佛法的凡夫!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豈可跟一般人都一樣,對自己的情緒是毫無自覺、毫不思改變!?如果是那樣,就有失一個佛弟子應有的身分與修為了。



文 / 法藏
圖/ 楠西萬佛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