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 菩薩的慈悲 】

菩薩的慈悲,以中道實相的無我之智慧為根本、為所依。既不依於佛陀的教條,也不依於自身的情感,更不依於任何的血緣、關係或信仰等。他不但〝忘了〞自己,而且是完全未曾〝有過〞任何的原因或理由。

菩薩的慈悲,在時間上是貫串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在空間上則遍於十方法界(宇宙),在對象上是及於九道(亦含聲聞、緣覺、菩薩等三聖道)眾生的。他所要投注給一切眾生的,固然也不妨是一些現實上、情感上、物質上或心靈上的利益,但這些都只是方便,他的根本目的則是私情(宗教的激情與盛情亦屬之)的超越、智慧的增上與生死的解脫。菩薩道的所謂〝為別人〞,是沒有理由也沒有條件或目的的,因此他對待一切眾生皆平等,而無親疏、遠近、善惡、是不是人類或信不信佛的分別。

依於深廣的智慧,自然地流露出無限的慈悲,就像冬日的暖陽一般,對著十方一切苦惱的眾生,廣大、平等而無有止盡地,源源不絕地施與慈、悲、喜、捨與智慧教導。這樣具足智慧與廣大平等的慈悲,與一般宗教或世間所言的〝愛〞,是決然不同的。



文 / 法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佛法中的「感動」】

佛法中的「感動」, 並不同於一般世俗的激動、激情, 乃至濫情 或做作。 它是一種銘心的體­會,一種設身處地的諒解。 是一股對佛法、對修道,義無反顧的決絕。 它可能只是一剎那, 表面上看來若無其事的「印心」, 而無關乎眼淚! 它也可能是一場面對­眾生苦難, 而情...